□程太和
今年初的海安市李堡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繼續推進丁所集鎮整治提升,全面提升集鎮形象,打造具有歷史傳承氣息的休閑文化商業街,叫響“丁所羊肉”“冰雪酒”等美食品牌,增強人流、物流、資金流吸附力。
丁所集鎮位于海安市李堡鎮南郊,歷來是李堡鎮的南大門,是海安東鄉、如皋東北鄉的重要集鎮。2020年3月,丁所集鎮入選《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近兩年,海安市及李堡鎮對丁所老街進行了保護性修復,按照修舊如舊原則,盡量還原老街風采。
丁所老街,形成于明清,青磚黛瓦、前店后宅、悠悠小巷,極具江南小鎮之特色。百年前的丁所有橫(東西向)豎(南北向)兩條街,形成“丁”字形街面。上世紀50年代中期,因貫穿集鎮中心的栟茶河(舊稱“串場河”)擴寬,集鎮河南的豎街逐漸消失。而集鎮河北的橫街毅然保護完好。東西向的橫街至東向西有八條街巷現在還基本保持原貌。
最東邊的街巷叫“茶庵殿巷”,這條巷子現在看上去很一般,舊時卻很有名,一條小小的巷道及其附近有三座廟宇,分別是:茶庵殿、靈官殿、關岳廟。茶庵殿不算太大,只是一個三合廂的道觀。靈官殿、關岳廟的規模就比較大了,兩座廟宇相并排立,屋宇雄偉,寶塔形建筑,距鎮四五里路遠就能看到大殿屋頂,其建筑始于清順治年間。每逢農歷九月十五日大興靈官圣會,鎮上每戶扎成多種多樣的玻璃明珞燈,行會時的隊伍拉長一華里多,莊嚴隆重,甚為壯觀,每逢會期,有如皋城的達官公子、少爺、小開、太太,沿如(皋)李(堡)公路乘汽車前來觀燈,也有周圍四鄉八鎮群眾紛紛云集,小集鎮顯得分外熱鬧。“茶庵殿巷”西邊的巷子叫“塘巷”。這條巷道因巷子的頂頭有個池塘而得名?!疤料铩蹦隙似鞯睦辖稚吓f有過街樓,過街樓不遠處有丁所老石橋。過街樓是1938年農歷四月二十七日(公歷5月26日)日軍侵占丁所時被日寇燒毀的,以后再也未能恢復。據《海安縣志》記載,當年日寇在丁所燒毀了民房、店房970余間,殺害許百才、李長銀等72人?!疤料铩蔽鬟叺南镒咏小袄系晗铩?。“老店巷”因街口有老雜貨店而得名。老店巷內現在還有幾幢晚清時期的老宅。上世紀七十年代有房屋被改造為旅社。“老店巷”西邊的“任家巷”因大多為任氏家族居住而得名。“任家巷”一帶舊有任裕昌糧行、任裕昌雜貨店、任德昌醬園店、任氏染坊等店鋪。合作化后,此巷道北端設有醬廠,每年秋末不少農戶到醬廠出售蘿卜干,小小的巷道到處擠滿了人。“任家巷”西邊是“土地祠巷”,這可是小鎮上最寬的一條巷道,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在巷道北首建起了丁所公社大會堂,因“土地祠”帶有舊俗色彩,人們將“土地祠巷”改叫了“大會堂巷”。這條巷道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可是丁所街上最熱鬧的一條巷道。巷道南端的河邊上有運輸碼頭,碼頭上來即為大街,大街西側是丁所供銷社生活資料門市部、生產資料門市部,門市部后面是供銷社的辦公室、物資堆場,堆場上,竹籬笆將農資化肥、煤炭、建材、陶瓷等分開隔離。巷道東側是副食品商店(俗稱“八鮮行”)、信用社、幼稚園、供銷社棉花收購部、繭站等。巷道頂端的大會堂,縣城鎮電影隊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到此放一次電影。過了“土地祠巷”西側的供銷社門市部,再向西走一點,有一條巷子叫“籠店巷”,這“籠店巷”因有徐家籠匠店得名。“籠店巷”街口上的李文生雜貨店房屋高大,五十年代中后期農業銀行丁所辦事處曾設于此。“籠店巷”向西沒多遠,是“劉家井巷”。“劉家井”固然因劉家老井而得名,劉家井的井水清冽甘甜,遠近聞名,以致劉家井東邊的小河也叫劉井河。劉家井街口處有朱家佬兒糖船,這糖船是安頓在河岸上的小木船,經營糖果、小百貨等,躉在河岸上的小木船很有趣,小孩子最喜歡光顧此處。據老人回憶,劉家井街口的供銷社收購部以及后面的茶食房,舊為朱麻子發電廠。小小的鄉村集鎮,過去也有發電廠,足見當年丁所的繁華。“劉家井巷”也有幾處清末民初的老宅,我的數學老師程緒言家的老宅就有上百年的歷史,七架梁的老瓦屋,東到西全是闥子門,氣派得很。過了供銷社收購部,向西走一點,是“自然巷”?!白匀幌铩蹦涎睾酉屡f有一老碼頭,這老碼頭既是丁所輪船站的碼頭,也是搬運工人的上貨卸貨碼頭?!白匀幌铩毕蛭鞯慕值烙悬c坡度,再向西就到了老街的頂頭。老街頂頭是舊時的如李公路與丁所大橋。
如今的丁所集鎮,為了留住鄉愁,留住老街之根,修舊如舊,老街風貌依存。又見老街炊煙,思鄉游子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