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08:27:20 來源:
——江海聯動發展論壇系列觀察④
共沐海上月、同飲長江水。11月28日,首屆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論壇在通召開,30多個沿江沿海城市領導共赴江海之約。對這個新構建的“朋友圈”,市委書記徐惠民發出倡議:切實增強共同體意識,共享時代機遇、共促江海聯動,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與會的兄弟城市領導熱烈回應,表示要互通共享,共同構筑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新優勢。
擴容區域協同“朋友圈”
與會城市,既有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上海,也有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漢、重慶,還有合肥、黃岡、無錫、蘇州、舟山、連云港等沿江沿海城市。吸引兄弟城市領導欣然赴約的,是“江海聯動·互通共享”這個交流合作的新平臺。
當今世界,合作、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在我國,以城市群、省際邊界區、流域經濟帶、灣區等空間尺度構建的區域協同發展模式向縱深推進,一盤聯動東西南北、統籌國內國外的發展大棋正在布局。在此背景下,積極參與、構建“朋友圈”成為城市發展的題中之義。
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南通素來樂于結交朋友,不僅與上海及周邊城市合作緊密,更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加入了由長江沿線27個成員城市組成的區域合作組織——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
隨著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加快了融入蘇南、對接上海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的步伐,“朋友圈”進一步擴容,與兄弟城市之間的協作交流日益緊密。
近年來,上海、南通兩地黨政代表團多次互訪,明確了聚焦交通互聯互通、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領域深化項目合作的工作目標。南通與蘇州、無錫分別簽訂跨江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在產業、園區、交通、文旅等重點領域深化交流合作,所轄縣(市)區全部與蘇南板塊結對合作。此外,南通還與武漢簽署共建長江黃金水道合作協議,在港口、航運、物流、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一批合作項目、共建機制落地落實——
《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簽約;成立蘇錫常通跨江融合產業協作聯盟;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聯動創新區正式掛牌;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簽約,共建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南通基地;與上海市崇明區共同編制實施《東平—海永—啟隆城鎮圈協同規劃》,強化生態共保聯治;與蘇南、上海等長三角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共享“南通好通”新機遇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從此南通就好通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視察時,在五山濱江眺望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時發出如此感慨。“南通好通”既是總書記對處于長三角一體化核心區的南通交通發展的肯定,也為我市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互聯互通、江海聯動指明了方向。
江海聯動的抓手是什么?2018年,李克強總理視察南通時要求,以一流水平規劃建設通州灣,打造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當前,南通正深入落實國家戰略,舉全市之力推進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打造我國繼上海洋山港、寧波舟山港之后的又一江海聯運新通道。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將成為南通爭當江蘇沿海崛起龍頭、實現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撬動性大工程。在此次論壇上,南通向兄弟城市展示了當下的謀篇布局——
建設高能級國家戰略平臺——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今年以來,我市以通州灣示范區為核心,把沿海通州灣、洋口、呂四、海門4個作業區整合為大通州灣港區,陸域規劃面積約210平方公里,港區約100平方公里,可建設2-30萬噸級泊位超過300個。
構建高效率江海聯運樞紐。沿海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已開工建設,明年底開港運營。連通江海港區的專用疏港鐵路、內河航道等集疏運工程正在推進中,未來可實現“鐵路連港區、內河到碼頭、港口通大洋”。
打造高端化臨港產業基地。依托深水港口和廣闊腹地,重點發展綠色新材料、臨港高端裝備制造、綠色新能源、現代物流和海漁風情旅游5大特色產業集群。至2035年在南通沿海將建成萬億級綠色高端臨港產業基地,在經濟規模上再建一個南通。
專家認為,新出海口建設,有利于發揮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的紐帶作用,有利于發揮海進江、江出海的雙向集散優勢,有利于放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功能,是長江經濟帶及長三角城市共同的機遇。建設新出海口,南通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完成,需要有大格局、大視野、大手筆,在以我為主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朋友圈”兄弟城市的優勢長板,深化分工合作,共促江海聯動,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做好互通共享大文章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匯聚眾智、各揚所長、同向而行,做好互通共享大文章”,與會城市領導在論壇上達成共識。
徐惠民認為,“朋友圈”共同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攜手構建港口物流合作的最強聯盟。組建跨區域港口、港航聯盟,提升港口群整體能級和國際競爭力。放大通州灣新出海口戰略優勢,以江海聯運為紐帶,進一步優化航運網絡布局,提升資源集聚配置效率。
攜手打造產業協同發展的最佳組合。深入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推動沿江重大基礎產業項目向沿海區域優化布局,共建綠色高端臨港產業園區;聯合共建產業鏈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世界級制造業集群。
攜手成為城市互動交流的最好伙伴。全面加強交通、產業、文化、旅游等深度合作,促進生態修復保護、城市開發建設等領域交流互鑒,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便捷交互,打造長江上中下游協同聯動發展的示范樣板。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常務副主任阮青表示,上海將積極支持并參與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建設,共同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核心港口;深入落實南通新機場合作共建協議,共同加快南通新機場建設進程,打造上海多機場體系發展格局;加快連接南通的大通道建設,推動北沿江高鐵盡早開工建設。
“全力推動滬通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全力推動長江口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作為南通的好鄰居,上海將以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為目標,全力支持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共同構筑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新優勢。”阮青說。
“放大用好江海聯動發展優勢,真正從隔江相望走向跨江融合。”無錫市副市長張明康表示,將推動跨江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落細落地落實,充分發揮產業相融互補、錯位發展的特點,共同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健全跨區域聯防聯治機制,共推沿江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構筑長江下游生態屏障;深化園區合作模式,推動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在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合作;協同推進文化旅游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建、產品互推,攜手打造一體化區域文旅品牌。
記者 湯曉峰
[責任編輯: 高鋒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