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緩解內臟痛 又能促進胃腸動力
“以前肚子脹得像鼓,吃不下也排不出,做了幾次中頻電刺激,終于能順暢排便了!”68歲的王奶奶握著海安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手,難掩激動。而42歲的許先生也有同樣的感慨,他兩次因急性胰腺炎住院,第二次治療正是中頻電刺激幫他緩解了不適,加速了康復。如今,這項無創、舒適的治療技術,正成為消化內科臨床治療的“新利器”,為眾多胃腸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今年8月,許先生因“突發上腹痛伴嘔吐3天”緊急進入海安市人民醫院治療。經全腹部CT平掃和血淀粉酶檢測,被確診為急性胰腺炎,這是他因胰腺炎發作再次入院。住院初期,許先生不僅腹痛明顯,還被持續的腹脹折磨得坐臥難安——胃腸動力紊亂導致消化功能停滯。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因炎癥刺激出現胃腸蠕動減慢,腹脹不僅影響舒適度,還可能延緩病情恢復。”接診的消化內科主任馬林介紹,考慮到許先生是再次發作,團隊決定采用中頻電刺激作為輔助治療手段。醫護人員將電極片準確粘貼在雙上肢內關穴和雙下肢足三里穴——這兩個穴位是消化系統疾病治療的常用穴位,通過精準定位更好地發揮刺激效果。
“剛開始有點輕微的酥麻感,后來就習慣了,30分鐘的治療時間里聽著輕音樂,一點都不難受。”許先生回憶,首次治療后就明顯感覺腹脹減輕了一些;連續治療幾天后,原本減弱的腸鳴音逐漸恢復正常,肛門也開始順利排氣排便。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還根據他的耐受情況,逐步增加治療強度,既保證療效,又避免不適。
隨著中頻電刺激的持續介入,許先生的恢復速度明顯加快:8月25日,順利拔除胃管,從禁食過渡到無脂流質;8月28日,能正常進食半流質食物,腹脹癥狀消失。
出院時,他欣慰地說,因為有了這個“無痛治病”技術的加持,這一次的治療體驗感好了許多。
與許先生的急性病不同,68歲的王奶奶則被慢性便秘困擾了5年多。“最嚴重的時候,3到5天才排便一次,每次都要靠瀉藥,用完又拉肚子,肚子又脹又痛,整個人沒精神。”王奶奶說,她試過調整飲食、運動鍛煉,甚至長期服用通便藥物,但便秘問題反復出現,老人因此還出現了焦慮和失眠。
上月,王奶奶來到海安市人民醫院消化科就診,胃腸電圖檢查提示“胃腸節律紊亂、結腸動力不足”。主治醫師薛小春詳細評估后,建議她嘗試中頻電刺激治療。“慢性便秘很多時候是腸道‘動力不足’導致的,中頻電刺激能通過體表穴位釋放溫和的電信號,像‘喚醒’休眠的腸道一樣,促進胃腸電節律恢復正常,改善蠕動功能。”薛小春解釋道。
“第一次治療后第二天,我就有了便意,雖然還是有點費力,但沒靠瀉藥就排出來了!”王奶奶說。堅持治療兩周后,她的排便頻率恢復到每天一次,腹脹、腹痛的癥狀完全消失,食欲也回來了,睡眠質量明顯改善,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
“以前總覺得治病要么吃藥要么打針,沒想到貼兩片電極片也能治病,還沒有副作用,太方便了!”王奶奶現在每周定期來做治療,還主動向身邊有便秘困擾的老姐妹推薦這項技術。
“中頻電刺激之所以能在消化內科廣泛應用,核心在于它的無創、安全、高效的特性。”海安市人民醫院院長、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吉華亮介紹,這項技術是通過儀器產生包含中頻載波和低頻調幅的脈沖信號,既能緩解內臟痛,又能促進胃腸動力,對多種消化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優化治療方案,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和體質制定個性化方案,讓這項技術幫助更多消化疾病患者擺脫病痛,重拾健康生活。”吉華亮表示。
·薛小春 朱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