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華 張裕新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6億人。現實中,在醫療、網購等生活場景中,老年人運用數字化產品仍面臨很多困難。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工信部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指導和規范,促使很多APP增設“適老版”。(8月26日《南通日報》)
在數字化產品高度普及的今天,不斷更新的智能設備和數字化服務讓老年人在獲取生活服務時面臨著一道“數字鴻溝”,常有與社會脫節的煩惱。由于設備、程序、網絡更新迭代,新的使用障礙形成較難避免,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件實事。
助老跨越“數字鴻溝”要及早應對。數字化服務的目的,為了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務。近年來,老年人被智能產品和服務排斥在外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僅無法共享新技術帶來的便利,甚至有時還會遇到“出不了門”“辦不了事”的尷尬局面,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迫在眉睫。努力消除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相關部門和服務方要主動靠前、改進方式、增設“適老版”。衛健、民政、金融等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牽頭出臺包括涉及數字化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就醫綠色通道優化、金融機構網點適老化升級等多項行動在內的公共服務適老化改造提升舉措,加強部門之間的工作協同和信息共享,形成統籌推進、分工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讓老年人共享智慧便利生活。
助老跨越“數字鴻溝”要科學施策。要堅持問題導向,分清輕重緩急明確責任主體,優先圍繞老年人最關心的出行、就醫、辦事等重點難題進行安排。要針對服務設施、服務方式等做好頂層設計,給老年群體“量身定做”、預留一定的適應空間,保留一定比例的傳統渠道。一方面在原有環境和服務的基礎上保留傳統人工服務、增開適老化辦事渠道,做到場景優化、環節暢通;另一方面引導老年人學習新技術、保護自身權益,提高他們適應智能時代的能力,做到“智慧助老”。消除“數字鴻溝”不應僅單方面適應老人的習慣和能力,還應讓老人樹立積極的老齡觀,讓他們享受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助老跨越“數字鴻溝”要多管齊下。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情形眾多,需要多個部門、多方力量共同謀劃應對方案,落實解決辦法。要建立從根本上弱化以至消除“數字鴻溝”的長效機制,杜絕片面追求用戶覆蓋率等為數字化而數字化的行為。各級各部門應主動作為,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在政策引導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廣大志愿者和老年人的子女也要積極參與其中,耐心地講解、積極地鼓勵,這樣勢必更有利于提振父母長輩主動跨越“數字鴻溝”的信心,使其輕松搭載智能時代便車,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