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憑手速搶課,價格也便宜,是充實周末的新思路。”社交平臺上,25歲的市民周周正用一篇篇筆記記錄著年輕人用“次拋”服裝、單次課程、限時活動拼湊出的多彩生活:穿著99元租來的漢服,在古色古香的古鎮里拍照留念;花15元上一次單次滑板課,感受風在耳邊呼嘯而過;通過架子鼓體驗課,拓展自己的業余活動半徑,體驗音樂的魅力。
比起傳統的休閑活動,“次拋”體驗以“新奇”取勝,讓年輕人有機會接觸到平時難以觸及的興趣領域,開啟全新的探索之旅。“生活需要‘輕裝上陣’。”周周還向記者展示了手機里即將去打卡的“次拋”日程:參加一次瑜伽課,放松身心,釋放壓力;體驗手工燒玻璃,打造獨一無二的作品;租借一臺CCD相機,打卡城市美景。“這些體驗像拼圖一樣,慢慢拼出我想要的生活圖景。”
“次拋”體驗的興起,背后是對生活多樣性和個人成長的追求。周周表示,這些課程往往標榜“零基礎友好”,降低了初學者的入門門檻,也通過“只嘗試一次”的心理暗示減輕了社交焦慮,使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愉快。“對我而言,‘次拋’體驗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加油站,不僅充實了自己的閑暇時光,還以極小的代價拓寬了生活視野。”
“年輕人要的不是‘擁有’,而是‘經歷’。”專家指出,“次拋”消費折射出代際價值觀變遷,“當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精神體驗成為新剛需。單次消費模式用靈活性換取多樣性,恰好契合了年輕人‘不將就、不重復’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