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11:07:18 來源: 南通網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1月22日發布新修訂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自2021年2月22日起施行。(中國網信網1月24日報道)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興起,網絡平臺也全面開花。借助各類平臺注冊的公眾賬號也越來越多。但是,在公眾賬號的注冊、運營方面,也存在著很多的漏洞,消耗了輿論的關注度。《規定》的及時修訂發布,可以讓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更好地遵守行業規范,傳播好聲音,匯聚正能量。
強化實名管理,打擊惡意散發的網絡謠言。《規定》第8條明確要求公眾賬號信息服務平臺應當采取復合驗證等措施,申請注冊公眾賬號的互聯網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提高認證準確率。此項規定在實名制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之前存在的假冒信息、冒用組織機構、虛假注冊等現象能得到及時治理。近年來,在網絡空間充斥著各類謠言,卻不知散播謠言者的身份,只能被動接受和處理。尤其在疫情期間發生的各類謠言更是給防疫工作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強實名、禁止冒用身份等制度無疑將從源頭防止網絡謠言的產生。
強化制度設定,規范化注冊運營公眾賬號。《規定》加強了制度設定和管理,要求平臺對同一主體注冊賬號數量進行限制,此舉防止了超量注冊、惡意注冊行為的發生。《規定》要求平臺對申請注冊從事經濟、教育等領域信息內容生產的公眾賬號,要在注冊時提供其專業背景,以及職業資格或者服務資質等相關材料,并進行必要核驗。此舉要求非專業用戶不得注冊專業賬號,有利于防止惡意運營、散播專業知識平臺的出現。我們要規范化運營公眾賬號,加強制度的設定,按照標準建立公眾賬號分類注冊和分類生產制度,嚴格把控公眾賬號信息的生產、發布、傳播質量。
強化責任落實,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氛圍。《規定》提出,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應當履行用戶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內容和賬號安全審核機制,加強內容導向性、真實性、合法性把關,依法依規管理運營賬號,以優質信息內容吸引公眾關注訂閱和互動分享。當前,有些公眾號主體并不知曉自身的職能,目的在于發布誘導性、負面性信息,以博取關注度和閱讀量,給網絡氛圍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不利于傳播社會正能量。因此,我們要強化公眾賬號的主體責任,嚴格遵守規定的各項法律法規,積極履行自身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為用戶提供向上向善的優質信息內容,共同創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規定》的實施和每個公眾主體的自覺履職。相信在《規定》的監管下,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一定會有序健康發展,成為正能量信息的集聚地。(韓偉)
[責任編輯: 張檬檬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