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濠河夜游新體驗更持久,更動人
新聞摘要:記者從市濠河辦得知,備受期待的濠河水岸聯動更新改造項目——“濠河夜畫”目前已接近尾聲,計劃“十一”期間試運營。屆時,一場以“千年濠河 百年好合”為主題,融光影科技、非遺、實景演藝等于一體的沉浸式夜游新體驗將正式開啟。(9月18日《南通日報》)
點評:看新聞里的圖片,“濠河夜畫”的項目非常吸引人,當然這是效果圖。需要站在市民和游客的角度多思考,多考慮一些現實因素,多些以人為本的貼心配套,把維護效果的細節和服務做足,才能讓“買家秀”和“賣家秀”一致。讓我們共同對這場穿越千年的光影盛宴充滿期待,并且帶著珍愛的心情去呵護這場盛宴,讓其更持久、更動人。
“蘇超”文創,要突出互聯網精神和民間智慧
新聞摘要:“跟著‘蘇超’游南通——我最喜歡的南通‘蘇超’文創產品征集評選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經前期征集和初步審核篩選,目前共有22家單位選送的61款文創產品入圍網絡投票環節。據悉,“蘇超”開賽以來,南通已有100多家文化、旅游企業積極參與文創開發、銷售,通過線下市集展銷、線上直播帶貨等多種渠道,推動相關文創產品總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9月20日《南通日報》)
點評:“蘇超”火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松弛感,全民大玩梗,官方和民間互動,充滿了趣味感和親切感。因此,“蘇超”文創周邊想要留住人心,不僅需要彰顯地域特色和精工細作,更需要突出鮮明的互聯網精神,體現獨特性、趣味性、互動性,彰顯更多“高手在民間”的智慧。
用更豐富的民間記憶,拓展“百年實業圖譜”
新聞摘要:9月以來,中華慈善博物館內熱潮涌動——張謇實物史料展“張謇印記·錢進民間收藏展”在此舉行。不僅張謇“粉絲”、文史研究者與收藏愛好者扎堆打卡,吸引了張謇后代專程回通,還勾起大生集團老職工的集體記憶。(9月16日《江海晚報》)
點評:民間收藏,能保存官方收藏無法覆蓋的民間記憶,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在這則新聞中,有個細節值得關注:大生集團老職工也紛紛到展館內“組團尋根”。今年是大生集團建廠130周年,這些健在的老職工是珍貴的歷史親歷者和見證人,需要抓緊時間,向他們征集口述史和實物史料,用更豐富細膩的民間記憶,拓展“百年實業圖譜”。
花海打卡,“文明”才是最美的風景
新聞摘要:據悉,2025年軍山綠野第五屆向日葵花展計劃于國慶期間開展,主題為“來軍山綠野吹一場向日葵的風”,以向日葵為主,波斯菊、格桑花點綴其中。花海主景觀區域種植金童品種的向日葵,將形成最具拍攝效果和打卡效果的向日葵花田景觀。(9月21日《江海晚報》)
點評:金秋假期,在美麗的花海中游覽、拍攝、發朋友圈,是很多人喜歡的生活方式。不過根據以往的情況,有些人只顧造型和鏡頭中的美麗,卻忽視了行為的文明,為了“出片”,不惜亂踩、亂摘,實在煞風景。真正的美麗,離不開文明。
(點評人:鄧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