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舍得寶調寶,舍得珍珠換瑪瑙”,這句充滿哲理的民間諺語,道出了取舍之間的深遠智慧。《南通日報》關于海門成為“全省人才發展現代化建設試點地區”的報道,三個生動故事令人感慨:在人才爭奪日趨激烈的今天,唯有懂得“舍得珍珠換瑪瑙”的城市,才能在發展浪潮中搶占先機、贏得未來。
人才之于城市,猶如珍珠之于冠冕。歷史一再證明,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要素,是決定綜合競爭力的根本所在。美國海軍部副部長丹尼爾·金貝爾“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的評價,不僅是錢學森個人價值的體現,更是人才巨大能量的生動注腳。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各個城市對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才爭奪戰中,海門的探索給我們帶來了啟示。
招才引智,首在“舍得真金白銀”。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投資是眼光最遠的投資。深圳早年投入巨資建設人才公寓、提供科研啟動資金,如今已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的高地;合肥敢于“押注”新興產業和頂尖團隊,最終打造出“芯屏汽合”的產業地標。海門作為人才發展現代化建設試點地區,在建立具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方面不懈努力,在住房保障、項目資助、薪酬待遇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銀,讓人才真正感受到了“含金量”。只有舍得投入,才能吸引“金鳳凰”;只有重獎英才,才能激發創造力。
招才引智,貴在“舍得真心實意”。人才擇木而棲,不僅看重物質待遇,更看重發展環境。真誠的尊重和信任比物質條件更能打動人心。海門試點建設的成功,離不開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離不開完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離不開提供便捷高效、暖心貼心的服務環境。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有用武之地。真心實意的人才服務,好比陽光雨露,能夠滋養人才成長的沃土。
招才引智,成在“雙向奔赴相互成就”。人才與城市的關系,絕非簡單的雇傭關系,而是價值共創、命運與共的伙伴關系。城市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人才為城市注入創新發展的動力。這種“雙向奔赴”意味著城市要關注人才的成長軌跡和事業發展,幫助人才實現個人價值;人才也要融入城市發展大局,將個人理想與城市愿景相結合。海門的三個故事背后,正是這種城市與人才相互賦能、共同成長的生動寫照。當城市與人才攜手同行,就能產生“1+1>2”的倍增效應,實現“珍珠換瑪瑙”的價值升華。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海門的試點建設是江蘇人才工作的創新探索,也是全國人才發展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縮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我們深刻領會“舍得珍珠換瑪瑙”的智慧,以更大魄力投入人才工作,以更暖溫度服務人才發展,以更寬胸懷擁抱天下英才。唯有如此,才能讓更多優秀人才匯聚而來,讓城市發展與人才成長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