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社區致力于用文化滋潤老年人生活——
12日,南通開發區中興街道永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悠揚的越劇旋律伴著輕聲跟唱回蕩,2025年秋季越劇班在此熱鬧開班。30多名戲曲愛好者齊聚一堂,有人手持唱本逐字揣摩,有人身著素雅中式上衣盡顯韻味,在專業越劇演員趙菊老師的耐心示范與細致指導下,大家眼神專注、神情投入,將對戲曲的熱愛融入每一個唱腔、每一個動作之中。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群體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凸顯。永興社區在走訪調研中發現,許多老年人退休后存在社交圈萎縮、自我價值感缺失等問題,而傳統養老模式偏重物質保障,難以滿足其精神需求。
為此,社區以“文化養老”為切入點,通過搭建多元化學習平臺,幫助老年人豐富晚年生活、涵養精神世界,增強社會參與感。
越劇課堂結碩果 晚年生活添亮色
作為越劇班的“老學員”,72歲的包善芳自2024年春季班開班起便從未缺席。“以前退休在家總覺得日子空落落的,自從加入越劇班,生活一下子就充實起來了。”她笑著感慨,如今自己已能完整演唱《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十八相送”選段,今年6月還在社區越劇班匯報演出上獲得稱贊。
同樣沉醉于越劇魅力的還有學員姚亞玉,盡管她常說“自己學得不算專業”,但每次上課的笑容卻藏不住內心的滿足:“在這里不用在意唱得好不好,大家一起學、一起練,不僅找到了喜歡的文化樂趣,還認識了好多志同道合的老姐妹。”
越劇班的開辦不僅為老人們搭建了學習戲曲的平臺,更讓他們在交流互動中重拾價值感。65歲的張宏美加入越劇班后,看到身邊有些學員基礎薄弱、跟不上進度,她主動發揮自己的學習經驗,幫大家糾正唱腔、講解技巧,成了班里人人稱贊的“小老師”。“能幫到大家,看著越來越多姐妹愛上越劇,我就覺得自己又‘有用’了,這種感覺特別好。”
據統計,自2024年春季以來,社區越劇班累計參與超120人次,不僅讓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愈發豐富,更讓社區里多了份戲曲文化的雅致氛圍。
多元課堂齊發力 精準服務暖人心
永興社區黨總支書記黃愛飛表示,“文化養老”不能僅靠單一課程,還要圍繞老人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務。除了備受喜愛的越劇班,社區還有針對性地開設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班、健康知識講座、環保科普講座等一系列學習班,全方位滿足老人們的精神需求與生活需求。
在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班的課堂上,同樣是一派熱鬧景象。68歲的王志沖起初對智能手機滿心顧慮,總擔心“一不小心點錯就扣錢”。如今的他早已熟練掌握視頻通話、線上繳費等技能,還能自己刷短視頻、看新聞。“以前孩子不在身邊,想視頻看看孫子都得等孩子有空打過來,現在我隨時能主動聯系他們,還能自己繳水電費,真是跟上時代步伐了。”王志沖的話語里滿是驕傲。
各類學習班的持續開展,讓永興社區充滿溫情與活力,今年以來,累計參與超400人次,不僅幫助老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難題,更拓寬了他們的社交圈,讓大家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在交流中增進感情,社區氛圍也愈發和諧融洽。
規劃未來新藍圖 共筑幸福精神家園
從越劇班的婉轉唱腔到智能手機班的指尖躍動,從健康講座的實用知識到環保科普的理念傳遞,永興社區以一系列精準對接老人需求的課程,讓“文化養老”的種子在社區落地生根。
談及未來,黃愛飛滿懷信心:“我們會持續傾聽居民意見,在現有課程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升級。比如聯合科普大學開展攝影課程,教老人們用手機捕捉生活里的美好瞬間,跟上時尚養老潮流。同時積極對接中興街道老年大學,共同開展書法、合唱等活動,讓課程形式更豐富、內容更多元,確保不同興趣愛好的老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頭好’。”
未來,永興社區將始終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不斷豐富課程內容、創新服務形式,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教育服務,將社區打造成大家觸手可及的“精神家園”。正如72歲的包善芳所說:“有這么多貼心的好課程,我們的退休生活一定會越過越精彩。”本報通訊員樊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