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部“以前小區修電梯、補外墻,我們總猜‘這錢花在哪兒了’。現在審計人員拿著工程量清單到現場對賬,核減多少錢都公示,心底亮堂多了!”8月底,南通市海門街道海西花苑小區業主王阿姨,指著單元門口張貼的維修項目審計公告,笑著跟鄰居念叨。
今年,海門聚焦業主關心的“維修資金怎么花”難題,打出第三方審計、全流程監管、多部門協作的“組合拳”,把房屋“養老金”管得明明白白,讓居民住得更加安心。
現場審計“擠水分”
8月的海門,酷熱難耐,海門區中南世紀城小區的電梯機房內更是猶如“蒸籠”。住建局工作人員和第三方審計師蹲在地上,手里攥著工程量清單,逐件核對剛更換的電梯部件:“曳引機型號對得上,但鋼絲繩米數多報了30多米,得核掉!”

這個建成已有10多年的老小區,3部電梯頻繁“罷工”,業主急切盼望大修。今年6月申請維修資金時,施工方報價5.03萬元。審計一查,發現了問題:人工費比市場價高出10%,部分零件報價也虛高。最終,經過審計定價4.89萬元,核減掉0.14萬元,為小區業主節約了維修資金。
類似的“省錢”案例還有不少。海門區悅榕墅花苑5幢1、3、4單元樓道門廳鋼化玻璃更換,施工方報維修費3.5萬元;東江嘉園11幢地下室水泵、樓道燈、地庫燈更換,施工方報維修費4.8萬元。審計人員市場詢價后,兩個項目分別花費3.16萬元、4.4萬元,共節省了0.74萬元。
“每一筆核減下來的資金,都直接關系到業主的切身利益。”海門區住建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通過現場查勘、市場比價等方式,有效杜絕了虛報冒領、資金流失等現象,讓維修資金在陽光下規范運行。
全流程管牢“錢袋子”
維修資金規范管理,核心在于海門區住建局搭建的堅實“監管架子”。新出臺的《關于加強南通市海門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監管方案(試行)》,將住建局土建、安裝、消防等領域專家納入監督組,從申請到結算全流程“盯梢”,先明確規矩,再依規辦事。

在技術支撐方面,通過公開招標引入的兩家第三方造價審計機構,如同為維修資金裝上了“火眼金睛”。“我們不僅開展事后結算審計,還提前介入事前預算審核環節。”海門區住建局維修資金管理中心負責人說。今年7月,龍信廣場申請動用4.96萬元維修資金維修25幢樓前面地面塌陷及門口臺階,審計機構在預算審核階段發現,施工方選用的材料及人工報價高于市場行情,調整后預算降至3.31萬元,從源頭避免了資金浪費。
維修資金監管體系還向信息化升級,讓監管更加高效。如今,工作人員在系統錄入項目時,系統會智能顯示同一樓棟已申請過維修資金的項目,既提升錄入準確性與便捷性,又能杜絕因重復維修導致的資金流失,讓項目管理更清晰有序。
好鋼用在刀刃上
“維修資金可是房子的‘救命錢’,一分一毫都容不得亂花。”海門區住建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會第一時間分類處置,督促相關單位限期整改。
為了從源頭規范流程,部門還定期組織維修資金使用培訓,邀請專業人員為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解讀政策細則與操作規范,幫助其提升合規意識,避免因流程不熟悉導致的資金使用偏差。
監管成效正逐步惠及更多業主。浦民小區的業主李大爺感慨道:“以前小區維修總是拖拖拉拉,現在不僅效率高了,錢也花得明白,我們住得更舒心了。”
海門區住建局將繼續完善維修資金監管體系,大力推進線上審批,減少線下流程耗時;同時加大對老舊小區維修項目的重點監管力度,讓房屋“養老金”真正成為保障業主權益、改善居住環境的堅實支撐。
作者:林莉 徐張渝 姜海峰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