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喜愛自行車運動的市民發現,曾經一車難求,如今這一情況悄然發生變化,崔克、閃電、捷安特、美利達以及迪卡儂旗下品牌多款公路自行車似有降價。個中狀況到底怎樣?10日,本報記者展開專訪——
商家:價格有優惠但不是大跌
“今年上半年有一波公路自行車的調價潮,我們店也有幾款崔克品牌的公路自行車跟著調整了價格,最大讓利幅度有幾千元。”10日下午,在崇川區城山路上的一家自行車銷售部,一名年輕的店員向記者介紹,“和普通自行車相比,公路自行車原本價格就比較高,數萬元甚至十多萬元的都有。但要說出現價格‘腰斬’這樣的下跌幅度,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店內,記者看到,有幾位大學生正在選購價格在兩千元左右的山地車。店員告訴記者,這兩天恰好有優惠活動,買車的話可立減兩三百元。
在印象城的迪卡儂,山地自行車、城市遠途自行車、公路自行車、旅行自行車、折疊自行車應有盡有,各種型號、各種款式,從成人到未成年人的,應有盡有。記者看到,在琳瑯滿目的每輛樣品自行車下方都有一塊小小的提示牌,標明“會員優惠”“暑期優惠”字樣,從千余元到過萬元,不同的款式和型號都標明了不同的優惠價格。
“外界所說的大降價并不是所有的公路車都有降價,主要指年前一波清理庫存的公路車產品,還有一些特殊尺碼車型,有的車型讓利幅度確實不小,但并沒有出現打對折的情況。”一位正在忙碌的店員告訴記者,“今年暑期,廠方和店方聯手推出了針對學生的優惠活動,效果不錯,銷量明顯增長。結合平時的一些階段性促銷優惠,各種自行車的銷量基本上保持著平穩狀態。”
平時也兼營捷安特品牌自行車銷售的南通騎樂無窮運動俱樂部副理事長、自行車國家一級裁判張雪梅也向記者介紹:“店內一款‘捷安特’品牌的公路自行車原價為18800元,抵扣一系列促銷優惠補助共計4800元后,這款車的實際到手價為14000元,這樣的讓利銷售幅度已經是相當大了。至于其他的山地車、休閑車等系列的車型也有一些優惠,但總體而言價差并不是太大。”
市民:車價下跌“薅羊毛”正當時
喜歡騎車上班的徐先生此前的“座駕”是一輛五年前購買的山地自行車,看到市面上新車型不斷推出,心里癢癢的,一直在多家店里采價比對,想買一輛車型好、價格也好的新車。
“今年五月份,我看中了一輛美利達山地車,是輛網紅車,價格在4000元左右,剛開始上市時就很搶手,當時還要加價才能拿到車。”徐先生告訴記者,“我原本也想加價買一輛的,后來考慮了一下,打算再等等。果然,前不久我再次來到店里時,發現這輛網紅車‘悄咪咪’地降價了,原本堅挺的價格降至3000元左右!短短數月就跌掉1000元左右,我毫不猶豫地拿下了這輛心儀的山地車。”
在一家消防企業工作的仇先生曾是一名騎行運動的忠實追隨者。仇先生向記者介紹,去年秋天,騎行熱正席卷通城,他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刷到博主們騎行通勤、鍛煉的視頻,頗為心動。在門店店員的推薦下,他花了3999元購入了一輛佳沃公路車。購車后,仇先生也確實享受到不少騎行的樂趣。談及目前自行車市場一些商家打“價格戰”有可能引發的降價趨勢,仇先生表示,他所購買的“佳沃魚雷6top”車型目前價格依然穩定,并未跟風下調。據他了解,降價的多為一些之前價格較高的高端車型。
“如果有羊毛可薅,當然是件快樂的事。”市民陳小姐說,“但對于我這樣真正的騎行愛好者來說,其實并不太關心公路自行車等車型的價格下降與否。相對而言,我更看重自行車的質量,因為這關乎騎行者的安全。”
業內人士:消費理性促使競爭更激烈
“從目前情況來看,一些車型出現價格波動,背后有著多重因素。”10日下午,業內人士張雪梅向記者介紹,“從事這一行20多年,我個人認為,首先是前幾年自行車市場過于火熱,品牌店數量太多無序擴張;其次是一些網絡平臺過度放大‘騎行熱’效應,戶外騎行運動出現失序;最后是消費者回歸理性,對自行車的認識和選擇更為成熟。”
張雪梅認為,自行車價格波動就像騎行運動的“潮汐式波動”一樣,未必是壞事,因為自行車等騎行裝備往往是與“騎行熱”相伴相生的;隨著越來越多的自行車品牌不斷崛起,市場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在這種情況下,明面上是價格的下跌,暗地里是自行車市場的“重新洗牌”。
“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供大于求這個因素不能忽視。”一位品牌自行車供貨商對記者分析,“早些年,國內的高端自行車市場上,進口品牌一直占據C位。國內自行車生產商快速崛起之后,越來越多的廠商投身這片藍海,生產制造各種自行車參與競爭。如今,全市的自行車銷售市場上,僅捷安特這一個品牌,大大小小的經銷店就有數十家。但市場就這么大,銷售店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卷,而喜愛騎車的社會群體占比人數卻沒有同步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價格出現波動或下降就順理成章了。”
確實,另一位經銷商也坦言:“曾經做過一個市場調查,當初,很多市民是為了趕潮流追時尚買車,愿意花大幾千或上萬元入手一輛‘拉風’的車。現在,騎行市民更多是出于對運動鍛煉和促進健康方面的考慮,放棄了湊熱鬧。這樣一來,消費市場就出現了大浪淘沙式的‘洗盤’。”
也有業內人士稱,隨著去庫存周期的高庫存、低需求壓力化解,價格戰不會打太久,車市新繁榮指日可待。
本報記者周朝暉 張園 劉鵬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