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彭軍君 通訊員董凱 王書豪)昨天,在南通海門地下30多米深處,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海太長江隧道“江海號”盾構機順利穿過新通海沙圍堤,由陸域段轉入長江水域段掘進施工,進入最關鍵、難度最高的核心施工階段(上圖 記者 許叢軍攝)。這也標志著這條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正式開啟穿越長江的征途。
海太長江隧道工程位于江蘇省長江入海口區域,北起南通海門區,南至蘇州太倉市,過江隧道長11.185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標準,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00公里。其中中鐵十四局負責的右線盾構隧道段長9315米,采用一臺國產16米級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江海號”進行施工,于今年4月始發掘進。目前,“江海號”盾構機掘進里程已超1500米,安全、平穩地穿越了立新河、珠海路、江北大堤及新通海沙圍堤等多個節點,整機運行狀態良好,正以日均12米至16米速度向蘇州太倉方向掘進。
進入長江水域段后,“江海號”還需完成剩余7公里多的獨頭掘進任務。8月以來,中鐵十四局項目團隊提前對盾構設備等進行全面檢修與狀態評估,重點對刀盤、刀具等關鍵部件進行了專項檢測與維修更換,全面保障盾構機的掘進性能,確保滿足入江掘進的高標準要求。
據介紹,“江海號”在江底主要穿越淤泥質粉質黏土夾粉土與粉細砂復合軟土地層,施工面臨最高水壓達7.5bar、最大覆土41米,對設備耐壓性與穩定性提出極高要求。為應對長距離、高水壓、大埋深帶來的挑戰,項目團隊對盾構機各項性能進行了全面強化,大幅提升其在高水壓條件下的可靠性,同時依托智能監測技術,對關鍵部件實施實時健康狀態追蹤,增強設備在江底超高水壓環境下的適應能力。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還依托搭建的“數字盾構”與“盾構智慧管控中心”系統,對掘進關鍵參數、注漿質量、油脂狀態、主驅動密封性能及刀具磨損情況實行全天候監控,實時掌握盾構機運行狀態、周邊環境變化等,形成自動預警機制。
海太長江隧道是《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和《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重點推動建設項目,計劃于2028年建成通車。屆時,車輛過江時間將從目前1小時縮短至約10分鐘。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