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當孩子們背上書包重返校園,一個看似老生常談卻日益緊迫的議題再次浮出水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現象。隨著數字技術飛速發展,孩子們“觸網”年齡不斷降低,不少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已過早踏入網絡世界。這不僅是家庭教育的挑戰,更是學校教育的新課題。數據顯示,近年來未成年人網游充值糾紛頻發,例如一名小學生竟在網課間隙,記下母親的支付密碼,短短三月內充值上萬元,這類案例猶如警鐘,提醒我們:防網絡沉迷工作刻不容緩,單靠一方之力遠遠不夠,須家校聯手,為孩子筑起堅實的“數字防火墻”。
防沉迷,首要在于家庭教育的智慧引導。許多家長習慣“嚴防死守”,沒收設備、封鎖網絡,但這往往適得其反,引發孩子逆反心理。應倡導“疏堵結合”的策略。一方面,家長善用技術手段,給孩子的電子設備安裝“成長鎖”,開啟家長控制模式,明確使用邊界;同時,將支付密碼嚴格保管,定期核查消費記錄,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教育溝通比強制更有效。與其簡單禁止,不如坐下來與孩子平等交流,聊聊游戲中的勝負得失、網絡世界的潛在陷阱,幫助他們建立“數字免疫力”。例如,制定“屏幕公約”,讓孩子在學習、運動與娛樂間合理分配時間,培養自律習慣。這看似小事,卻能在點滴中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在數字浪潮中不迷失方向。
學校教育在防沉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應成為網絡素養教育的“主陣地”。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要融入生活實踐,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會節制。主題班會上,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被游戲支配的一天”,用真實案例剖析沉迷危害;心理課堂上,師生共同拆解“為什么停不下來”的心理機制,幫孩子認識自我調控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學校需豐富課外生活,用籃球場上的汗水、畫筆下的色彩、合唱團的旋律,填滿孩子們的空閑時光,讓真實世界的樂趣超越虛擬游戲的吸引力。這樣,防沉迷不再停留在說教層面,而是轉化為孩子的內在動力。實踐表明,當學校活動設計得生動有趣,孩子們自然會減少對游戲的依賴,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校協同是筑牢防線的核心力量。任何單方面的努力都難奏效,只有家庭與學校默契配合,才能形成無縫銜接的防護網。當前,不少地區試點的“家校網絡契約”模式值得推廣——家長、學生和老師三方共同簽字,約定每日游戲時長、周末娛樂方式,并明確違規后的適度懲罰。這種平等約定,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而非被動服從,從而增強遵守意愿。家校合作的核心是目標一致:家長放下手機,多陪孩子讀書談心;學校優化課程,讓課外活動更具吸引力。雙方的默契如同左右手協作,既能及時溝通孩子動向,又能共同應對突發問題。數據顯示,家校聯動良好的地區,未成年人網游沉迷率顯著下降,這證明協同機制的科學性。
新學期是成長的新起點,也是防沉迷的新征程。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既不能讓孩子隔絕數字世界,也不能放任他們被虛擬浪潮裹挾。家校合力,就是要為孩子撐起一片清朗天空。家長以身作則,用心陪伴;學校創新教育,豐富生活;雙方緊密配合,形成無縫防護。唯有如此,孩子們才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培養自制力與責任感,成長為數字時代的弄潮兒。這不僅關乎每個家庭的幸福,更承載著民族未來的希望。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