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被網友稱為“蘇超”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如星火燎原,點燃了整個夏天。“十三太保”形散神不散,賽場內酣暢拼搏,賽場外消費正盛,上演了一場你追我趕、美美與共的“體育+消費”的全民狂歡,形成政府搭臺、文旅唱戲、全民參與共享的“多贏”局面。
政府搭臺文旅唱戲,實現經濟豐收
江蘇經濟實力雄厚,發展勢頭強勁。13個設區市均為全國百強城市,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5萬元,豐厚的人力、財力、物力,為推動賽事發展厚植了土壤。江蘇省體育局與13個設區市政府聯合主辦“蘇超”賽事,并多次提及足球發展與規劃,將城市足球聯賽作為文體旅融合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南通,財政部門將青訓專項資金從2022年的800萬元增至2024年的1800萬元。2024年“江海英才計劃”完善補貼體系,首次將B級足球教練員納入E類人才,給予每月1500元補貼;南通全市挖掘城市金角銀邊空間,化身為足球場,89%的中小學足球場在課后及節假日免費向市民開放。珂締緣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從娃娃抓起,在階梯式青訓體系培養模式下,一批批足球“小苗”如雨后春筍,在綠茵場不斷擦亮“體育之鄉”的金名片。南通還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足球賽事高質量發展。崇川區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制定《跟著“蘇超”逛崇川旅游全攻略》,做好融合大文章,激發全民參與度,持續提升消費能級。
新質生產力與“蘇超”耦合共生
一片綠茵場,不僅承載著全民狂歡,嵌入的科技創新元素也同樣引發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科技創新的催生下,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三類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形成生產力諸要素高效協同,匯聚創新力量,釋放融合紅利,打破行業融合壁壘,從而不斷催生新業態。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產物,同文旅產業具有天然的耦合性。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新質生產力為“蘇超”布局“智”高點。在南通主場對陣連云港的比賽中,突破了傳統方式,全新升級了VR實景導覽尋座系統,通過720°全景視角+高空航拍全方位展示場館及周邊環境,優化交通引導信息,同時提供細致服務,讓接駁、存物、檢票指引更加清晰直觀。新增“內場尋座”指引,一鍵直達對號入座。在南通主場對陣宿遷的比賽中,一記傳球射門的瞬間,記者的設備通過5G-A高達240Mbps的上行速率便將素材“秒傳”至云端。與此同時,AI剪輯自動生成短視頻,配以戰術分析彈窗,迅速發布,引發眾多關注。看臺上,數萬名球迷的手機屏幕接連觸發“中國電信蘇超VIP”等個性化標識,科技感瞬間拉滿……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擴大應用場景,讓“蘇超”蘊含滿滿科技感。
新質生產力賦能“蘇超”高質量發展,不是對于科技的簡單應用,而是在理念、機制、人文等層面實現協同創新。為全面提升文旅產業吸引力,可以以足球文化為切入點,在品牌打造、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營銷創新等多維度全面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南通文旅對標樣板,擺脫“千人千面”,精耕特色。在此基礎上,應注重與游客的互動與體驗感,提升游客“黏性”。對區域內旅游景區、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經濟社會要素進行有機整合、系統優化、深度開發,讓“詩”和“遠方”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同時增加互動,不斷催生“IP經濟”的新模式與新業態。可跨產業打通“足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加強一產、二產、三產的多元融合,通過新質生產力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足球“小將”撬動消費“大賽場”
日前,隨著各地相繼發布經濟運行數據,2025年上半年城市地區生產總值(GDP)30強排行榜出爐。南通從第23位上升到第18位,成為“黑馬”,其中第三產業發揮了拉動作用。7月30日,江蘇省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顯示,“蘇超”前六輪比賽期間,江蘇省線下監測的旅游、出行、餐飲、住宿、體育五個場景合計實現服務營收379.6億元,同比增長42.7%。在近380億元服務營收中,出行、餐飲場景的江蘇省外游客支付占比分別達28.8%、19.7%。以賽興商聚勢,豐富促消費活動形式和載體,依托市、區、街、商、企等多方平臺聯動,推動購物、餐飲、住宿、文旅、體育、養老等協同發展。
“蘇超”賽事激活了江蘇省各地的消費能級。7月底,江蘇省統計局數據顯示,5、6月份“蘇超”比賽地所在的18個縣(市、區)限上住宿業、餐飲業合計營業額增速比4月份分別加快1.2個、1.6個百分點。限上餐飲業中,飲料及冷飲服務、快餐服務營業額分別增長21.2%、6.2%,合計拉動限上餐飲業增長1.9個百分點。
7月19日,南通隊主場迎戰鹽城隊,據統計,當日如皋全市住宿餐飲業實現開票銷售額395萬元,較上一個周六7月12日增長45.57%。賽場周邊商業綜合體萬達廣場當日實現銷售額177.8萬元,較上一個周六增長118.6%。“蘇超”踢出“足尖上的經濟”,撬動南通文旅消費增長極,不斷提升“體育+消費”新賽場的新氣象。
如何讓“流量”變為“留量”,要運用先進數字技術,通過內容裂變傳播,推動品牌獲得持續關注。可結合熱點事件、熱點話題、熱門產品,持續制造話題,把消費者的注意力變成品牌發展的推動力,為激活消費注入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崇川區委黨校)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