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時節,江蘇南通如皋市如城街道大明社區的村民們驚喜地發現,社區的主干道上不知何時多了一道“會賺錢的風景線”。
8月14日,記者驅車來到大明社區的盆景大道,車行中央,道路兩側連綿不斷的“花木長廊”如同綠色T臺:造型別致的樹木錯落有致,五彩斑斕的小花點綴其間,轉角處精心設置的草廬、涼亭、石凳好似一個迷你口袋花園,格外引人注目。
看著眼前這處融合非遺技藝展示、景觀藝術與市民互動的“邊角空間”,大明社區黨總支書記錢澤宇內心百感交集,因為就在不久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
大明社區位于如皋市主城區南郊,靠著苗木花卉種植產業聞名四方。“近幾年,傳統花木產業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管理粗放制約可持續發展,大明社區同樣面臨著產業升級的瓶頸問題。”然而更令錢澤宇憂心的是,社區交通主干道盆景大道占道經營、車輛亂停、違規種植、道路養護缺位等問題日益凸顯。
公共空間是城市魅力所在,也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點,如何精準解決這一難題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在如城街道黨工委統籌規劃下,大明社區“兩委”班子摸索出了一條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路肩經濟”模式,一場盆景大道改造提升計劃迅速啟動——以空間資源盤活為突破口,推進“花木宜家”櫥窗項目,一道全長400米、展陳面積7200平方米的“花木風景線”呼之欲出。
“社區以路為景、融景于路,將道路兩旁閑置的綠化用地,租賃給符合資質的花木種植企業進行造景展示,獨具匠心的花匠們還在道路的轉角處,設置了草廬、涼亭、石凳等,成為居民、游客、客商休憩的好去處。”錢澤宇說,“花木長廊”的邊界不僅僅局限在馬路上,社區引導居民將過去實心的水泥院墻,換成鏤空的低矮花格墻,讓“關”在院內的春色“溢”出街巷,雕琢出“戶戶成景、路路見綠”的新風貌。
“花木長廊”的出現,不僅給社區的空間煥新做了一場“微創手術”,也開啟了綠色致富密鑰,村營收入增加了21萬元。
作者:陳嘉儀 徐登月 陳凱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