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本期“關愛一線牽”報道發布后,迅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來自個人與公益組織的認領電話接連不斷,一個個“微心愿”被迅速認領。19日,我們帶著好心人捐贈的愛心物資與助學金走進那些家庭,將社會的溫暖親手交到他們手中。
愛心物資帶去生活便利
推開王學健家的門,他清瘦的身影映入眼簾,比上次見面時更顯單薄?!斑@兩天肚子疼得實在扛不住,昨天又一個人跑去醫院掛了袋營養液?!彼曇舻统?,透著掩飾不住的疲憊。
2020年10月,一場胃癌手術切除了王學健大半個胃;而今年復診的結果更像一記重擊:癌癥轉移,腫瘤壓迫關鍵血管,手術機會渺茫。如今,他只能依靠每月兩次的化療,艱難地與病魔抗爭。親戚住得遠,洗衣、做飯、打掃……全部靠他一人硬撐。疾病抽走了他大半力氣,連日常起居都變得異常艱難。
“這個電蒸鍋可以定時,您早上把紅薯、雞蛋放進去,躺著等吃就行,省時又省力?!背绱▍^幸福街道花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主任呂雷雷和同事一邊幫忙拆箱安裝,一邊耐心講解。
“這東西太實用了……真謝謝你們,總是惦記著我。”王學健聲音哽咽,眼中閃著淚光。
告別王學健,我們來到同小區另一棟樓的趙芳家。她20多天前剛做完心臟瓣膜和主動脈手術,醫療費自付部分超過12萬元,掏空了家底還欠下外債。當天,她一個人在家靜養,屋子卻被收拾得一塵不染。
“我之前身體一直很不錯的,誰知道突然得了心臟病就倒下了……”趙芳說,突如其來的重病壓垮了身子也壓垮了家庭,現在兒子、兒媳和丈夫白天都在外工作。為貼補家用,她不時地從附近工廠接一些紙盒回家折疊換錢。
當天我們送去的微波爐讓她欣喜不已:“以后熱飯方便多了,不用反反復復開火,真的幫了我的大忙。”
助學行動托起明日朝陽
19日下午,兩份裝有助學金的紅包被交到了家住花橋社區的朱輝名老人的手中。
朱輝名老人一家日子過得頗為艱難,早年他兒子兒媳離了婚,留下年幼的姐弟倆給老兩口養育。如今,姐姐在南通的一所大專院校讀大一,弟弟則在市區的一所中專就讀,姐弟倆每年的學費給本就拮據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壓力。
“替我孫子、孫女謝謝社會上的好心人?!崩先寺曇暨煅?,反復摩挲著信封,“我一定讓孩子記住這份恩情,好好讀書,長大了回報社會……”
“為了完成我的學業、圓我上學的夢想、我很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此前,“關愛一線牽”欄目組還收到了崇川區秦灶街道小黃同學通過南通市飛牛小匠社工服務中心宗敏轉來的求助信。
他今年7月如愿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卻因為學費陷入焦慮:83歲的爺爺中風,常年住院服藥;父親重病無法勞動,母親打零工維持家用,收入極不穩定。
19日上午,“關愛一線牽”欄目組來到小黃同學的住所,為他送去了助學金,同行的愛心人士宗敏還為他們一家送去了夏季清涼用品。
“謝謝社會上的好心人,我一定在大學期間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對我的幫助和關心……”小黃誠摯地說。
愛心流動匯聚江海漣漪
而在花橋社區,另一個家庭正深陷于與病魔的無盡搏斗中。
11歲的喬喬本該在陽光下奔跑嬉戲,但從8個月大時就被確診為癲癇,至今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入學。今年春天,他因持續高燒、抽搐不止被送進ICU,生命垂危,長達兩個月未能出院。現在,外公外婆和爸媽輪番24小時守候,家庭在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下艱難喘息。
“以前小的時候還會放在家里看看動畫片,后來越來越嚴重,身邊根本離不了人……”為了守護隨時可能發病的兒子,喬喬媽媽只能放棄穩定的工作,四處打零工,同時寸步不離地照顧喬喬。孩子的父親從事辛苦且不穩定的充電樁勘察工作,風塵仆仆只為撐起這個家。
當我們把微波爐送到喬喬媽媽手里時,這位母親哽咽得說不出話。這份愛心于他們而言,是暗室中透進的一縷實實在在的光,雖未能驅散所有陰霾,卻足以讓他們在精疲力盡的時刻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文中受助者均為化名)
本網記者王穎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