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日頭正曬,崇川區秦灶街道橋東村社區內的沿河橋小學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嶄新的200米塑膠跑道操場已基本完工,靜待新學期的到來。
沿河橋小學創辦于1907年,占地面積約13333平方米,是一所承載著周邊社區幾代人記憶的老牌學校。由于建成時間較早,學校原有操場設施陳舊、地面老化,矽砂顆粒脫落,不僅影響使用體驗,更存在安全隱患。
“以前的操場,我們私下里都叫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沿河橋小學校長錢美玉回憶道。每逢晴天,尤其是上體育課或課間活動時,只要稍有跑動,便會帶起陣陣塵土,影響孩子們的活動體驗和身體健康。而到了雨季,坑洼不平的地面又極易積水,形成一個個“小池塘”,不僅戶外活動無法進行,還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這片操場成了校長、老師和家長共同的“心病”。
改造迫在眉睫,但資金從何而來?面對這一現實課題,屬地秦灶街道以實際行動作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作為街道“為民辦實事”工程的重要一環,沿河橋小學操場改造被列為秦灶街道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調研師生所盼、撥付專項資金,全力推動項目快速落地、早日惠及師生。
7月底,操場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在面對高溫與工期緊張的雙重壓力下,街道、學校和施工方通力配合,將原需40天的工期壓縮至20天,確保開學前投入使用。“目前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做最后的細節處理。”施工負責人江銘介紹。
如今,一座現代化的操場已然呈現:生態綠色的塑膠跑道彈性適中、色彩明亮,環繞著中央寬闊平整的人造草皮足球場。整個操場不僅劃分出兩塊標準足球訓練區,還實現了邊界柔化處理和排水系統全面升級,真正做到了安全、美觀與實用兼具。“崇川區足球氛圍濃厚,之前因場地限制很多活動辦不起來,現在終于可以好好訓練了!”錢美玉興奮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操場改造是沿河橋小學“百校煥新”工程的延續。此前,校園外立面、食堂、籃球場等已陸續完成改造。如今,集運動、健身、游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新操場,與生態園、種植區相互映襯,成為校園中最亮麗的風景,也是學校向現代化教育邁進的“綠色名片”。
據悉,沿河橋小學今年共招收120余名新生,分3個班授課。目前全校共有1100多名學生,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比達98%。操場煥然一新不僅是硬件條件的提升,更是教育均衡發展的生動注腳,傳遞出崇川堅持“民生優先”的工作溫度和扎實推進實事項目的決心力度。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孩子的事等不起、慢不得。”秦灶街道黨工委書記施政昊表示,街道始終將惠及群眾放在突出位置,心系校園所需,情牽師生所盼,持續提升教育等優質資源供給。北城幼兒園外立面改造等工程也在炎炎夏日下啟動,預計本月底前圓滿完工。
記者盧鋮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