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超”第九輪南通隊對陣連云港隊的終場哨聲響起,如皋的夜空并未歸于沉寂:吾悅廣場中庭的歡呼聲、拾錦里街區的碰杯聲、萬達廣場LED屏前的掌聲、小吃一條街的接單聲,一幅城市“賽后經濟”圖景熱鬧呈現。
據如皋市商務局不完全統計,僅比賽當天:吾悅、萬達、文峰、拾錦里等商業綜合體,憑借賽事“第二現場”吸引人流量超17.9萬人次,旺盛的人氣直接帶動消費超691萬元。
屏幕里的綠茵賽場與街頭巷尾的歡聲笑語相互滋養,如皋正悄然書寫著屬于“Z世代”的消費新敘事。
賽事擁抱夜市,喚醒市井活力
如果一場球賽滿足的是球迷的心,那么琳瑯滿目的小吃撫慰的則是“吃貨”的胃。
在如皋市文峰大世界附近有一條巷子,幾百米的街道匯集了幾十家小吃攤販,霓虹燈下的“煙火氣”,讓人無法空著手走出這條街。
“老板,給我來6個雞蛋灌餅,打包帶走。”“老板,烤豬蹄來5個,兩個多加辣,3個不加辣。”17日晚6點,小吃街上人頭攢動,攤位前擠滿了點單的客人。不少人手上提著七八樣小吃,準備看球賽的時候吃。
“這次沒搶到球票,還好我家就在這附近,一家人聚在文峰大世界看大屏直播,氛圍很不錯。”球迷周彬一家下午五點吃完晚飯就出門了,觀賽前又在“小吃一條街”點了不少美食。
燒烤攤前煙霧升騰,酒杯碰撞聲此起彼伏,球迷們圍坐在露天餐桌前,一邊緊盯大屏幕上的激烈對決,一邊大快朵頤。類似場景,在如皋街頭隨處可見。如皋市商務局負責人認為,這種“賽事經濟”的溢出效應,絕非偶然。一方面,足球賽事的聚集效應為小吃街帶來大波客流;另一方面,夜市的熱鬧氛圍又反向強化了球迷的觀賽體驗,形成良性循環。
“準備了很多,還是不夠賣。”一位燒烤攤主臉上寫滿幸福與無奈,“上個月南通對戰鹽城那天,店里準備的烤串不夠賣,這次和連云港踢,我提前準備了兩倍的量,還是全部賣光!”
“球賽結束后,才是宵夜開場時。”經營雞蛋灌餅的攤主一邊麻利地打包美食,一邊笑著招呼不斷圍上來詢價的客人,遇到外地球迷還會熱情地聊上幾句。
隨著“看蘇超、吃小吃”成為球迷的習慣性消費場景,如皋小吃街也已不再是單純的餐飲聚集地,這方深夜食堂,正成為城市活力的刻度尺。
激活青年磁場,重構消費場景
17日晚的拾錦里街區是屬于年輕人的狂歡天堂。
當暮色浸透拾錦里,整條街突然被注入某種躁動的能量。LED燈帶在屋檐下流淌成河,街區東廣場的巨型屏幕前擠滿了前來觀賽的年輕人,他們拉開橫幅,扛起大旗,為球隊激情吶喊。
“進球了!”整條街的氛圍瞬間被這聲嘶吼點燃,掌聲、歡呼聲、碰杯聲,像潮水般從街頭涌到巷尾。
作為如皋重點打造的青年友好型街區,拾錦里街區在這場足球狂歡中,展現出驚人的“圈粉”能力。當晚,街區主辦方精心設置了多個觀賽互動環節:樂隊帶來的熱曲表演,將足球之夜變為音樂派對;伴隨著足球寶貝的勁舞,現場抽獎活動更是瞬間調動全員參與的熱情;與車企聯名的“燃情蘇超 悅動寶馬”活動,直接將消費者的體驗感拉滿。
一位頭扎球隊應援發帶的“95后”女孩興奮地說:“在這里可以沉浸在觀賽的緊張刺激中,也能被各色各樣的互動活動感染,吃喝玩樂一應俱全,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看球方式。”
今年6月,省商務廳公布了江蘇省夜間消費集聚商圈(步行街)名單,南通共有4條街入選,拾錦里是其中之一。而“蘇超”的到來,為街區夜經濟的發展再次注入強勁活力。
如皋拾錦里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強介紹,基于青年友好型街區的定位,此次“蘇超”期間,拾錦里街區充分放大時尚、開放、包容等元素,“我們發動全街區60多個商戶為持票球迷提供八折優惠,同時與高德地圖合作,為打車前來的游客,特別是夜間乘客,提供半價服務。”
數據顯示,比賽當晚,拾錦里街區客流突破1萬人次,其中18至35歲群體占比超六成,精釀啤酒銷量是平日的3倍。
拾錦里街區在“蘇超”之夜的火爆出圈,不僅印證了當前城市經營的精髓——懂需求,主動創造儀式感;更道出了青年友好型街區的核心——不在于硬件有多新潮,而在于能否創造讓年輕人自發聚集、暢快表達的情感空間。
商業模式進化,玩轉“賽事+”
17日的“蘇超”之夜,火熱氛圍同樣在如皋商業綜合體的“第二現場”蔓延。
萬達廣場中庭的巨型LED屏前,千余名觀眾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這股洶涌的“人浪”隨著比賽節奏起伏;而吾悅廣場每個樓層的環形走廊上都擠滿觀眾,加油聲在挑空結構中形成立體環繞音效,連早教中心的寶媽們都忍不住探頭張望。
面對不斷上漲的“客流量”,如皋萬達、吾悅等商業綜合體不斷創新消費場景,讓體育活力與城市經濟同頻共振,點燃夏夜消費新活力。
萬達廣場推出了領取觀賽好禮、看球參與抽獎、球迷到店享消費折扣等精彩活動。吾悅廣場在奧體中心外免費為球迷發放應援物料,在商場中庭廣場為觀眾送手幅、充氣棒,餐飲消費滿額贈啤酒,餐飲門店提供折扣優惠或發放代金券……這些創新實踐,同時勾勒出“賽事+”商業模式的全新輪廓。
“我們不是在轉播比賽,而是在創造新的消費場景。”萬達廣場運營經理指著監控屏幕說,當天舉行的“江湖追夢令愛心聯盟”成立暨“蘇超”第二現場公益活動,引來了數萬客流。
吾悅廣場阿迪達斯店的銷售顧問小李忙得腳不沾地:“平時晚上八九點就沒什么人了,這兩天到打烊前還有人在試鞋。”
更令人驚喜的是消費結構的升級——除了傳統的運動服飾和餐飲消費,連珠寶、美妝等看似與賽事無關的品類也迎來銷售小高峰。萬達廣場老鳳祥柜臺的銷售記錄顯示,不少年輕情侶在觀賽結束后,會順道來挑選紀念對戒,“要用實物定格這個激情之夜”。
如皋的商業實踐揭示了一個新趨勢:現代商業綜合體正在從單純的購物場所,進化為集社交、娛樂、消費于一體的復合型空間。“蘇超”賽事如同催化劑,加速了這一轉變過程。數據顯示,8月17日,如皋“第二現場”吸引人流量超17.9萬人次,旺盛的人氣直接帶動消費超691萬元。
本報記者 陳嘉儀 本報通訊員 蔡夢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