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盧鋮卉)仕女衣袂間,細如蠶絲的彩線在光影中流轉,仿佛有微風拂過,衣袂翩躚;孔雀尾羽上,每一根翎羽都由捻金線細細勾勒,立體的弧度讓孔雀似要在下一秒展翅開屏,將一身華麗盡情綻放;老虎身上的皮毛紋理清晰可辨,在不同光線下凝視,竟像是有細微的顫動……9日下午,沈繡博物館內,崇川區圖書館舉辦的“走讀崇川——巧繡凝瑰寶 匠心續文”親子刺繡體驗活動在此啟幕,18組小讀者家庭循著絲線的軌跡,開啟了一場與非遺文化的親密對話。
這座承載著百年繡藝傳承的博物館,坐落于主城崇川文化腹地,前身為清末民初的沈繡工坊舊址,館內不僅完整保存著沈壽大師當年創制的“仿真繡”工具與手稿,更藏有從民國至今的300余件傳世珍品,堪稱沈繡藝術的活態檔案庫。“大家看這幅仕女圖,絲線細如發絲,湊近了才能發現其中藏著幾十種過渡色?!笔〖壏沁z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仇美蘭帶領著小讀者家庭,緩步穿梭在展廳中。孩子們紛紛踮起腳尖,鼻尖幾乎要貼上玻璃展柜,小聲驚嘆著:“老虎的胡須好像會動,感覺它的毛發摸起來一定很舒服。”仇美蘭指著展柜旁的老照片笑道:“這些技藝都源自沈壽先生首創的‘虛實亂針’,當年她為慈禧繡制《八仙上壽圖》時,就用這種針法讓人物衣紋有了流動感。”
移步至體驗區,繡棚的素白面料上早已畫好了竹子、梅花等雅致紋樣,各色繡線像一道道彩虹般整齊排列。沈繡第三代傳承人劉建民正專注地示范穿針,她枯瘦卻靈巧的手指捏著極細的絲線,三捻兩繞間便輕松穿過針孔?!袄C的時候手腕要穩,可以先從上面的葉子繡起?!蹦贤ㄊ泄に嚸佬g師、沈繡第四代傳承人周晶輕輕握住孩子的小手,耐心引導其在緞面上繡出第一朵梅花。陳語涵的母親看著女兒從最初的緊張生疏,到后來逐漸上手、越發熟練,笑道:“平時孩子總愛抱著手機玩游戲,今天能靜下心來做手工,繡得還不錯,沒想到竟是個被耽誤的小繡娘?!?/p>
漸漸地,原本有些喧鬧的體驗區安靜下來,只剩下絲線穿過綢緞時發出的細微而清脆的聲響。仇美蘭在孩子們中間來回走動,時不時停下腳步指點:“葉脈的針腳可以再長一點、密一點,沈繡的靈氣,就藏在這些細枝末節里?!?/p>
據介紹,本次活動是崇川區圖書館2025年“走讀崇川”系列的第八期。“我們將持續聯動轄區內的文化場館,推出更多優質研學活動。未來,還計劃進一步拓展研學領域,帶領孩子們走進特色工廠等場所,讓他們在多元場景中真切感悟時代發展的獨特魅力?!背绱▍^圖書館活動部負責人俞亦洋說。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