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進程中,高層建筑密集、“九小場所”遍布,火災風險點多面廣的問題日益凸顯。如何破解消防“末端”力量薄弱難題?通州區連日來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通過創新“防滅救”一體化基層消防安全治理模式,以微型消防車為“移動堡壘”,以智能調度為“神經中樞”,持續提升群眾安全感,筑牢城市平安防線。
微型消防車。
消防站里設備。
微型消防車進村居 3分鐘到場顯威力
6日,在通州區安康社區,一支身著橙色制服的消防快速處置隊正在緊張演練。隊員們動作嫻熟、配合默契,短短幾分鐘內便完成了滅火、救援等一系列操作。這支隊伍的背后,是通州區近年來推動村居消防快速處置隊建設的扎實實踐。
“救早、救小、救初期”,這是通州區配備微型消防車的核心目標。區委、區政府將其納入為民辦實事工程,投入850萬余元為全區村居配齊微型消防車。這些“移動堡壘”功能多樣,集滅火救援、廣播宣傳、汛期排水于一體,能為6層以下建筑持續供水6分鐘,成為基層消防的“急先鋒”。
隊伍組建同樣頗具特色。通過“社居聯防”“村企聯防”等形式,每支隊伍不少于6人,由村(社區)相關負責人擔任隊長,確保24小時值守。車輛加裝北斗定位系統后,被納入全區滅火救援體系,實現“一鍵調度、多點聯動”。
近期,中午的一場緊急救援讓微型消防車的作用得到充分彰顯。當時,南海路十九組附近停車場一輛面包車突發自燃,濃煙滾滾。志南村網格長徐勝巡查時恰好發現,立即撥打119并報告總網格長劉中兵。劉中兵隨即帶領村干部駕駛村部微型消防車,3分鐘就趕到現場。隊員們抬泵、接管、出水,迅速展開撲救。3分鐘后,119消防人員趕到時,火勢已基本被撲滅。面包車車主連連道謝,現場村民也紛紛點贊。
這樣的高效處置并非偶然。志南村組建的義務消防志愿服務隊由總網格長劉中兵任隊長,村干部與黨員志愿者共同參與,不僅承擔滅火救援任務,還常態化開展防火檢查、隱患排查和消防宣傳,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監管創新織密網 閉環管理見實效
在強化基層救援力量的同時,通州區消防救援大隊著力構建基層消防管理新格局,讓監管“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
通州區政府明確42名消防專屬網格長編制,由消防救援大隊統一管理,派駐到各鎮(街道)開展工作。各鎮(街道)按照“1+4+N”標準整合力量,打造出金新街道“一所三中心”、先鋒街道應急消防一體化工作站等示范樣板。
派駐金新街道的消防專屬網格長王柯凡從事消防工作一年多,他的日常工作充實而具體:根據上級要求對轄區單位開展防火巡查,摸排核實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場所等底冊信息。不久前,全市開展老舊市場消防專項整治,王柯凡和搭檔兩周內完成了轄區6個老舊市場280余家商戶的走訪摸排,為建立消防底冊打下堅實基礎。
更重要的是,他與掛鉤的5個社區網格員建立了問題直報機制,“社區網格發現隱患能第一時間在鎮級層面處理,解決了基層不知道向誰反映的難題。”王柯凡說。
開展“掃街式”巡查 實行“紅黃綠”管理
檢查制度的創新同樣是亮點。通州區梳理出12類重大安全風險和10類一般風險隱患,開展“掃街式”巡查,并對隱患實行“紅黃綠”三色管理,形成整改閉環。今年以來,全區各應急消防工作所已檢查單位1754家,督改隱患2100余處,移交問題線索45條,成效顯著。
從微型消防車的快速響應,到智能調度的精準高效,再到監管網絡的全面覆蓋,通州區通過建強消防快速處置隊和創新監管模式,實現了“防滅救”一體化的基層消防安全治理新格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區火災事故發生率同比顯著下降,群眾安全感測評滿意度大幅提升。
據了解,南通市通州區消防救援大隊未來將持續深化基層消防治理創新,不斷完善微型消防車與智能調度體系,強化監管力度,以更加扎實的工作,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城市每個角落落地生根。
本報記者蔣嬌嬌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