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如皋市新莊社區一處安置小區廣場前“空降”一批綠化,比現場移栽工作更火熱的,是黨員干部、小區樓棟長、熱心居民全員出動,就連80歲的居民陳達圣也忍不住上前搭了把手。
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新莊社區,正經歷著從傳統村落向現代社區轉型的陣痛期。在那里,基層治理不是黨組織的“獨角戲”,除了黨員干部“紅色先鋒隊”,還活躍著一支重要的樓棟長自治小分隊。兩支隊伍憑借各自的專長和默契配合,將小區治理的“千條線”織成“一張網”,干群齊心,繪就出新時代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畫卷。
“紅色先鋒隊”化解復雜矛盾
在如皋市高新區新莊社區,一棵見證百年滄桑的古榆樹靜靜矗立,如今已成為社區民主協商的重要地標。每月17日的“居民懇談日”,這棵古樹下總是洋溢著別樣的生機。
“社區要再增加一些健身器材,讓居民有個運動休閑的地方。”“要豐富老百姓文化生活,比如放放電影,定期安排文藝活動等等。”上月17日,社區的幾名老黨員圍坐在樹下,或慷慨陳詞,或娓娓道來,用豐富的閱歷為社區治理獻計獻策。
三天后,社區網格員懇談會如約而至,集中答復“居民懇談日”收集到的民情民意。斑駁的樹影里,跳動著基層民主的蓬勃脈動。
對于百姓提出的71號樓周邊消防通道樓道停放車輛太多,希望增加電瓶車棚這個提議,新莊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紀美麗在會上鄭重宣布:“我們的答復就是社區決定投建二十幾個電瓶車棚。”簡單的一句承諾,道出了“居民懇談日”帶來的民生溫度。
社區治理面臨的問題復雜而多樣,既要化解家長里短的日常糾紛,更要直面因觀念碰撞產生的矛盾。一個月前,新莊社區矛盾調解室內,空調冷風與窗外蟬鳴交織,卻吹不散室內的劍拔弩張。
“搭在這兒對其他人又沒有任何影響,你們倒是閑得慌,沒事整事。”面對圍擋搭建者薛德平的憤怒,社區法律顧問陳杰、黨員干部陳培培、調解員陳達宏現場組成“紅色先鋒隊”,采用“法理情”三步法輪番上陣。在這場三個多小時的“攻心戰”中,法律條款與鄰里溫情交織滲透,持續了一年多的“圍擋拆除”之爭,終于在法理情的交響中畫上了休止符。
“下去轉比坐在辦公室里好。”在新莊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建平的帶領下,一抹抹“黨員紅”成為流動在社區里最溫暖的風景線,在家長里短中傾聽民聲,于細微之處體察民情。
以溫情融化隔閡,用道理凝聚共識,靠法治劃定邊界,這種調解方式,既防止了“重法輕情”的冰冷,也避免了“情理壓法”的失序。
“543”工作法勾勒“安居故事”
眼下,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新莊社區,正經歷著從傳統村落向現代社區轉型的陣痛期。這里的基層治理遠非表面那般平靜。
新莊小區是新莊社區轄內的一處搬遷安置小區,11棟居民樓里生活了320戶家庭、1218名居民。風吹陣陣,樹影婆娑,行走在小區里,環境整潔、設施完善,誰會想到這里曾是“臟亂差”的典型。
巧合的是,王建平的家就在這一小區,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小區一年來的美麗蛻變。“剛接手時真的是千頭萬緒,樓道堆滿雜物,綠化帶變成菜園,你種他也種。”
對于安置小區的改造和管理,王建平認為最難的是要百姓改變幾十年形成的生活習慣。“畢竟,老百姓從單門獨院到集中居住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兩年,社區花了很大的精力,組織黨員干部進行宣傳教育,轉變老百姓的思維和習慣,才有了如今嶄新面貌的新莊小區。”
把小區從“管理難”的困境轉變成“人人夸”的樣板,從“安置”到“安居”,蝶變背后,是“紅映新莊,鄰聚幸福”黨建品牌引領下的“543”工作法。
“聚焦 ‘黨建紅、環境紅、服務紅、產業紅、文化紅’,對老百姓關切的問題,堅持每天總結、每周匯總、每月通報、每季度會商,在矛盾調解方面,注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三步走’。”王建平說,五紅聚力、四必堅持、三步化解的“543”工作法,如同一把密鑰,解鎖了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目前,這套工作法再次被應用到另一個安置區城南花苑東區。
“城南花苑東區覆蓋8個村,九千多居民,比起新莊小區來說,管理的難度系數更大。” 王建平說,光做思想工作也不行,要和群眾拉近關系,因此,圍繞生人社會變成熟人社區,構建了“五微”服務體系,搭建“微平臺”,提供“微服務”,開展“微調研”,實現“微心愿”,組織“微共建”,續寫著新的安居故事。
“五朵金花”勇當社區主人翁
“基層治理單靠幾個社區干部是干不了,也干不好的,要讓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王建平說,在新莊社區,除了黨員干部這支“紅色先鋒隊”,還有一支很重要的隊伍——樓棟長自治小分隊。
“姐妹們,10點準時出發巡查。”每天,金愛芳都會在一個名為“五朵金花”的微信群里“發聲”。
金愛芳是城南花苑東區的一名樓棟長,在小區居住了12年,鄰里情況她都了如指掌。去年,社區動員居民參與樓棟治理,她第一時間響應號召,還集結了四位志同道合的姐妹,組成了聞名小區的“五朵金花”自治小分隊。
有意思的是,這支小分隊每次都是一起行動。金愛芳笑著解釋,“這是因為五個人在一起力量比較大,一起行動的時候事半功倍”。
金愛芳年齡最大,主要負責收集住戶反映的問題;張小琴嘴巧,能快速溝通,拉近與居民的關系;徐爽邏輯思維能力強,負責跟人講道理;嚴海梅性格強勢,遇到不講理不配合的居民,氣勢上能夠鎮住;冒愛梅手腳麻利,力氣也大,碰到亂堆亂放的,很快就能清理完。
“五朵金花”憑借各自的專長和默契配合,將小區治理的“千條線”織成“一張網”,用柔肩扛起居民自治的大旗。
“五朵金花”只是新莊社區眾多樓棟長的一個縮影。從“政府主導”到“多元共治”,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參與”,新莊社區用實踐詮釋著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深刻變革。正如王建平所言,只要把居民從“旁觀者”變成“主人翁”,再難管的社區也能煥發活力。
記者 陳嘉儀 通訊員 周玲 劉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