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在南通市博園嵐郡幼兒園康復訓練室里,三歲的小辰正攥著助行器練習行走。陽光透過紗窗,在他印有卡通圖案的訓練服上跳躍,汗珠順著紅撲撲的臉頰滑落,卻掩不住那雙眼睛里閃爍的倔強光芒。
三個多月前,這個來自甘肅的男孩成為我市首個享受本地康復補貼的外來殘疾兒童,被這座城市賦予了與本地孩子同等的溫暖與可能。
“當這份專項救助政策落地時,我們深知這不僅僅是一紙文件,更是無數家庭等待多年的春天。”南通開發區中興街道殘聯理事長顧亮說。這項今年由省殘聯創新推出的舉措明確,凡持有合法居住證且監護人連續繳納社保滿36個月的殘疾兒童,均可申請每年最高2.26萬元的康復補貼,涵蓋物理治療、言語訓練等康復項目。更為關鍵的是,流動兒童可憑居住證就近選擇全市45家定點機構,真正實現“家門口康復”。
“爸爸,看!”康復訓練室里,當小辰含混不清地說出這三個字時,正在整理訓練器材的李明(化名)瞬間僵在原地。這位來自甘肅省甘谷縣白家灣鄉的漢子,顫抖著掏出手機,鏡頭里兒子蹣跚的步伐讓他淚水奔涌。
一年前,當兩歲的小辰被確診為自閉癥時,李明夫妻倆帶著孩子輾轉南京、上海求醫,當時已經在南通工作數年的李明最終選擇讓孩子在南通落腳。“這里不僅有適合康復的氣候,更因為數年的工作,讓我感受到南通人的實在。”
然而現實遠比想象殘酷。每月2000多元的康復費用像座大山,壓得家庭喘不過氣。轉機出現在今年4月份,在社區、街道以及區、市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下,符合各項條件的小辰順利成為我市首例享受本地康復補貼的外來殘疾兒童。
“在這里有穩定的就業和良好的治療環境,更關鍵的是這里的大愛氛圍。”李明很慶幸,當初選擇在南通開發區落戶就業。如今,小辰不僅享受著每年2萬多元的補貼,更在康復師團隊量身定制的“運動+認知”雙軌訓練中,創造了每周進步0.5厘米的奇跡。
在開發區殘聯的檔案柜里,一組數據見證著改變:現有持證殘疾兒童55人,其中外來流動兒童2人。隨著新政的落地實施,不少家庭重燃希望,三個多月來,已有2個家庭提交申請,未來,這個數字還將持續增長。
記者 陳可 通訊員 陳曉薇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