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通城大地熱浪滾滾。23日上午時分,地表溫度就已突破38℃。然而通州區植保站有一群“田間醫生”依然穿梭在水稻田——有的彎腰仔細查看葉背的蟲跡,有的蹲在大棚邊,記錄下病蟲害的發生數據。他們用汗水對抗高溫,為秋糧豐收筑牢第一道防線。
清晨六點,通州區植保站的楊凌峰帶著記錄本走進水稻田。稻葉上的露水打濕了他的褲腳,涼涼的觸感卻讓他清醒——這是一天中最適合工作的時段。“水稻測報得趕在露水干前,不然蟲子一受熱就躲起來了。”他數著葉片上的蟲洞,“從六月中旬到九月底,天天如此,哪怕40℃的高溫天,也得把數據摸清。”
不遠處,陸邢峰正帶著“00后”植保員黃倩開展水稻病蟲害系統調查。他們手持趕蛾網,在露水未干的稻田里來回走動,網中的飛蟲數量是預測病蟲害的關鍵。“我們抓的是第一手數據,差一點都可能影響防治效果。”陸邢峰抹了把額角的汗,聲音帶著沙啞。系統調查從六月中旬開始,一直持續到九月份。每天露水未干就得下田,就為了掌握準確的情況,給防治工作打好基礎。“剛工作時確實怕曬,高溫天站在田里,覺得腿都發燙。”黃倩笑著說,手里的動作卻沒停,“但看到前輩們都在埋頭干,就覺得沒什么男女之分,都是為了工作。”
上午九點,太陽已變得毒辣。另一組植保監測隊伍的孫雪梅和同事剛從蔬菜大棚里出來,又一頭扎進了黃瓜地里,臉上的汗水順著口罩邊緣往下淌。“大棚里現在起碼45℃,進去十分鐘就像洗了個熱水澡。”這位從事蔬菜植保20年的高級農藝師,手里的記錄本上寫得密密麻麻——煙粉虱、紅蜘蛛的發生程度,高溫燜棚的滅菌效果……這些都得一一記下。她翻著本子解釋:“高溫干旱特別容易引發蟲害,黃瓜、茄子上的煙粉虱這幾天多了不少。我們得趕緊整理數據上報省里,給農戶防治指導。”因為蔬菜種類太多,他們只能挑重點病蟲害監測,“薊馬是一類蟲害,白粉病、霜霉病普遍發生,這些是必查的,一點都不能馬虎。”
日頭漸高,植保人陸續撤離田間,回到辦公室整理數據。電腦屏幕上,一行行跳動著的數字背后是他們在熱浪里的每一步丈量。
本報通訊員 沈維維 宣穎 本報記者 黃艷鳴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