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間,是存在“共情”一說的。所以,才有“將心比心”之喻。
發生在江蘇連云港“好想來”零食店的“下跪致歉”一事,讓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不道歉就別想走!”的一聲怒吼中,一名20多歲的女收銀員雙腿顫抖,最終跪在了堅硬的地板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向發出吼叫的另一名女子下跪道歉。
這起讓人既痛心、又扎心事件發生的緣由,據初步調查其實很簡單:因為讓女收銀員讓另一位手持重物的顧客“先行結賬”,結果引發涉事女子不滿,當場發飆。
為時約9秒的涉事視頻,筆者看了又看,心中陣陣悲涼。一方面,突然想起那句大白話,“打工人何苦為難打工人?”另一方面,又記起老人們時常的告誡,“膝蓋底下有尊嚴!”
網友們看了視頻后,評論區里立馬掀起“滔天巨浪”:“除了跪天跪地跪祖先跪父母,沒有平白無故跪他人的道理,她算是哪根蔥呢?屬實是欺人太甚!”“顧客太霸道了,逼店員下跪簡直侮辱人,企業得硬氣保護員工尊嚴,別讓服務變欺凌。”“投訴機制不該成為施壓工具。”“收銀員其實是好意,看拿啤酒的顧客拎著沉,想行個方便,可惜沒提前溝通。逼著人下跪是不是過分了?”
還有一位網友替女收銀員感到委屈的話,更是讓人心中生生鈍痛:“看了視頻想哭,一份工作而已,不至于用下跪來解決吧?”
誰不是為了生計在一路奔波煎熬呢?誰不在咬著牙品嘗生活的種種苦呢?都是人間打工人,為何還要彼此傷害呢?
必須看到,此類事件的發生,并非孤例。去年8月24日,在云南省楚雄市的楚克隆商業中心,同樣,也是一位女服務員向顧客當眾下跪,原因竟是“顧客在超市吃自助餐嫌菜少大發脾氣”,堪稱荒唐至極。
中國人民大學2023年調研顯示,87.6%的服務業員工曾遭受過不同程度的道德綁架。
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讓公眾不得不再次審視服務行業的“邊界感”究竟在哪里?在現代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為什么還會出現此類表現極端的道德綁架?
不錯,顧客是上帝,但要注意的是,上帝也該有底線。
盡管是少數,但人們看到,一些顧客往往通過極端方式,將服務行業的“顧客至上”原則扭曲為“顧客專制”。更有甚者,個別人正在從這種不正常的另類消費文化中,尋找帶著病態的快感,甚至成為個人情緒的“發泄口”。
有權威部門采集的數據,予以佐證:我國服務行業每年發生惡意投訴事件超50萬起,其中約30%涉及人格侮辱。
有法律專家就這起突發公共事件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維權,但以侮辱方式迫使他人道歉可能涉及侵權。
律師也表示,店員下跪若屬自愿,法律難追責;但若因企業制度被迫,用人單位需擔責。
業內人士也指出,下跪這種行為方式過于極端,企業培訓中的情緒管理凸顯缺失,這種讓人寒心的“下跪式服務”,印證了2023年《中國服務業情緒健康報告》所顯示的,63%的一線服務人員曾因顧客刁難產生心理問題。
盡管事后門店老板作出回應:“初步調查顯示,店員因擔心差評影響績效選擇極端方式道歉,事后已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目前該店員正常在崗。”但是,社會公眾對這起涉嫌“綁架服務業尊嚴”事件,依然保持著關切。
當涉事女收銀員為一個完全可以溝通說明的結賬順序下跪時,跪下的,不僅是她的膝蓋,還有我們整個社會的文明尺度。所幸,那位最終選擇和解并向店員道歉的女子,在一定程度上也低頭撿回了自己一時迷失的良知。
“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這是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的臺詞。這句話,仍然適用于所有人。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服務業的尊嚴需要制度保障,而非依賴個體的“自我犧牲”。
換位思考、以心換心,愿此類扎心之事,在文明社會的不斷塑造過程中,沉于海底、化于無形。
文/江東客 (言論系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