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暑氣蒸騰的建筑工地上,一場科技感十足的安全巡查行動拉開帷幕。搭載4K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騰空而起,如同敏銳的“空中衛士”,以俯瞰視角掃描工地的每一處角落。這一幕正是市建設安全生產監督站踐行“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服務理念的縮影。市住建部門綜合運用多種“非現場監管”方式,構建“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的智慧監管新體系。
從“爬樓檢查”到“空中巡查”
在R24013和園項目現場,無人機操作員手指在搖桿上快速滑動,屏幕中呈現塔吊、吊籃等高空作業區的清晰畫面。一旁緊盯監視屏的安監人員,迅速捕捉到一處需要重點排查的區域。“那邊塔吊起升機構周邊,攝像頭拉近些……”
“以往人工檢查這類區域,需要穿戴防護裝備逐層攀爬,耗時至少半小時,現在無人機10分鐘就能完成全部掃描。”無人機操作員介紹。
傳統人工巡查模式下,吊籃作業、建筑物頂層施工等高風險區域、重點作業部位的檢查往往存在“三難”:攀爬風險高、覆蓋范圍窄、打擾企業頻繁。而無人機的應用徹底扭轉了這一局面。“無人機巡查讓我們從‘爬樓式檢查’升級為‘空中巡查’,既降低了檢查人員的安全風險,減少了對項目施工的干擾,同時也能夠及時發現施工現場的各類安全文明問題,保證安全生產條件不降低。”市安監站站長張曉介紹。
分散的監管信息串聯成網
安監站監督人員電腦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各類數據:建機智安平臺顯示塔吊起重量、起重力矩等各類運行參數,一旦出現超載立即預警;視頻監控系統實時輪播工地重點區域畫面,監督人員同步分析現場各類隱患……
“這些系統就像工地的‘數字神經’,將分散的監管信息串聯成網。”市安監站綜合科科長張志峰說。
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讓監管具備了“預測+主動”能力。品茗科技的AI防高墜監控系統能自動識別未戴安全帽、臨邊防護缺失等20余種違規行為,實時向現場發起“語音告警”,同步將隱患問題精準推送。“AI‘安全員’24小時在線,發現風險快一步,管理成本也有所降低。”南通中房建設集團安全總監丁曉松說。
“現在辦理起重機械備案,線上提交資料就能搞定,不用再扛著一摞文件來回跑。”南通華榮建設的管志峰在完成建筑起重機械電子證照申請后,連連點贊。市安監站以數字化改革為著力點,將服務觸角延伸至企業“指尖”。今年以來,市安監站累計完成1617臺次建筑起重機械產權電子備案、124臺次使用登記的線上審核,省去企業來回奔波。
部門聯動做到“無事不擾”
技術賦能讓監管更精準,也讓服務更貼心。核心轉變在于告別“高頻次檢查”與“多頭擾企”。在市安監站,“無事不擾、有求必應”不是口號,是落在實處的“加減法”。
今年4月,市安監站聯合市污染防治攻堅辦督察組、渣土管理中心等部門,對23個土方階段項目開展“四查四核”文明施工聯合指導。通過合同核驗、揚塵平臺追蹤、現場核查,“一次進門”說清多個要求,既增加服務單位數量,又大幅壓減檢查頻次,確保揚塵管控等“硬標”不打折扣。
深入落實“開工告知一件事”,在市住建局的統一部署下,聯合檔案、審圖、消防、城管等部門,“化零為整”,開工前一次性告知所有要求。同時,嚴格制定差異化監管計劃:對安全管理優、措施實的項目“免打擾”;對隱患突出的,則實施“專人專項”幫扶,精準發力不撒網。
“減的是企業負擔,加的是監管精度;減的是行政干預,加的是服務溫度。”張曉表示。
記者 蔣嬌嬌 通訊員 徐嘉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