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火爆產能排滿,核心部件領跑行業;無人機“上天入地”,巡檢測繪賦能百業;政產學研協同,構筑產業“起飛”生態……依托獨特的江海河空域資源、堅實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和豐富的科教資源,主城崇川正全力探索低空經濟綜合發展新路徑。
截至目前,全區已集聚引培低空經濟相關企業15家,占南通市的“半壁江山”,發展勢頭走在全市前列。
從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到生產生活的多元應用,再到產業生態構建,一幅低空經濟的“實景圖”正在江海交匯處加速鋪展。
企業集聚:
核心部件領跑,產業鏈初具規模
南通科學工業園,南通海量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施云飛的辦公桌上,最后兩套“高速信號處理機”即將發出。“訂單接踵而至,產能成了‘幸福的煩惱’。”這位國防科技大學博士出身的創業者坦言。
2018年離開科研院所開啟創業,2023年響應家鄉感召落戶崇川,施云飛創立海量信,專注研發高速信號處理機。
產能“煩惱”的背后,是海量信產品在低空經濟核心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高速信號處理機是低空監視雷達的‘大腦’,”施云飛介紹,“我們開創性地用GPU替代傳統DSP,算力達到275 TOPS(萬億次運算每秒),行業領先。”
隨著無人機產業爆發式增長,作為低空經濟“空中基站”的低空監視雷達市場需求量激增,預計2026年全球規模將突破50億美元。
憑借從算法開發到硬件部署的全棧式服務能力,海量信已成為低空雷達總體方案重要供應商,國內外訂單紛至沓來。“未來幾年產值預計保持年均50%的高增長。”施云飛信心滿滿。
海量信的快速發展,是崇川區低空產業鏈條蓬勃態勢的一個縮影。
為何選擇崇川?“天時地利人和!”施云飛列舉,江海河交匯的天然空域資源是低空航道網絡絕佳的測試場;雄厚的集成電路產業是堅實后盾——公司雷達整機的核心TR組件射頻芯片就來自崇川本地企業;區域協同效應顯現,海量信正聯合本地無人機廠商“打包”出海,開拓國際市場。
“崇川區的低空經濟,在全市發展格局中占據核心地位。”區發改委投資科負責人伊成勇表示,全區產業鏈條初顯,場景應用多元,發展勢頭強勁。
場景落地:
無人機“上天入地”,賦能千行百業
在南通火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移明博士的微信里,一個名為“飛行大隊”的群,總有消息不斷跳動:“深能新蘇莫風電場檢測完成”“轉場蘇尼特左旗……”——這是公司遍布全國的無人機巡檢小隊實時匯報群。
風機葉片傳統的人工巡檢,高危且低效。2020年,一群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受崇川創新創業政策吸引,創立火眼智能,直擊行業痛點。公司在大疆行業無人機上搭載自主研發的“追風”系統,實現葉片全自主、亞毫米級精度巡檢,AI平臺一鍵生成“診斷報告”。短短幾年,公司已手握20多項知識產權,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項目獲江蘇省“雙創人才”、南通“江海英才”、崇川“紫瑯英才”等人才計劃支持。
“低空+測繪”同樣精彩。南通測繪院有限公司副總奚春華展示著狼山支云塔的精細三維模型:“‘無人機測繪+3D高斯潑濺’的前沿技術,讓古建狀況一目了然。”
這家全國甲級測繪資質單位,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全國率先探索無人機測繪。如今,其無人機搭載多鏡頭實現360度全景拍攝,構建城市三維時空數據底座,在城市管理、資源調查、智慧園林、城市照明、應急搶險(精準定位災情、警情圖傳聯動)乃至前沿文物保護(如寺街保護開發利用、狼山古建安檢巡查)中大顯身手,并成為了江蘇省首批應急測繪保障中心基地。
從繪制地形圖為主的小測繪,到以地球空間信息服務為主的智能化大測繪,南通測繪院“多型號無人機+智能設備”服務低空經濟的新模式,深深融入了日常生活。
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是低空經濟落地的關鍵。崇川區積極破局,已摸排低空飛行器188臺,應用涵蓋測繪與地理信息、能源巡檢等多個領域。18座5G-A低空基站率先實現主城區低空飛聯網全覆蓋,為無人機規模化應用鋪就“信息天路”。在此基礎上,無人機試飛基地、低空飛行服務平臺建設等重點工作正加速推進。低空經濟正深度“飛”入崇川生產生活的肌理。
生態賦能:
政產學研協同,托舉產業“高飛”
“南通理工學院研發的‘空域數智5G數字應用平臺’,幫助我們拿下了陜西榆林、山東棗莊的無人機智慧巡檢大單。”中飛易達智慧控股(江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骕感慨道。這家聚焦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的創新企業深知,產業騰飛離不開智力引擎的強力驅動。
作為地方應用型高校,南通理工學院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去年以來,先后與中飛易達智慧控股、江蘇澤陸科技集團等區內多家低空經濟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助力解決企業發展中遭遇的技術難題。與江蘇澤陸科技集團共建的“無人機技術應用中心”,累計投入近千萬元,申報專利13項。今年,南通理工學院更是成立低空經濟研究院,組建5個核心研究團隊(智能感知、飛控技術、通信導航、AI調度、裝備應用),由8位國內知名教授領銜,聚焦低空安全、飛控、探測等關鍵技術攻關。“我們旨在打通技術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學院科產處處長葉輝表示。
在崇川,聚集低空經濟的產教融合正不斷推進:南通工貿技師學院與艾飛航空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低空智聯”產業學院,共育技能人才;南通開放大學聯合南通移動等成立南通市低空經濟產業聯盟,聚力整合低空智能制造、空管、物流、服務、培訓全鏈條。
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崇川目標清晰、步伐堅定。“發展核心在于‘場景驅動+生態聚合’。”伊成勇表示。為此,崇川區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低空經濟發展工作實施小組,制定完善《崇川區低空經濟發展規劃(2025—2027年)》,聚焦“招商引資、平臺落戶、賽事舉辦、場景應用、無人機試飛基地建設、產業聯盟、產業底冊”等八大方向精準發力。
崇川,這座江海之城,正在低空經濟這片“新藍海”中奮楫爭先,努力將“空中藍圖”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騰飛實景”。
本報記者 苗蓓 陳靜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