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部在悅讀中丈量萬千世界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日下午,南通美術館里正在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閱讀活動。識讀“芒種”節氣諺語、在古詩共讀中探尋節氣奧秘、辨認從阡陌間帶到教室的新苗、走到大自然中體驗《紅樓夢》中的“斗草”之趣……“二十四節氣里,有語文之美,有農學奧秘,有歷史底蘊,更蘊藏著古人智慧與人生哲理,這種打通學科界限的閱讀能讓孩子受益終身?!笔谡n老師陳迎表示。
生活里、課堂上,田間地頭、教室操場,文字早已超越語文學科的范疇,從書頁的翻閱中躍動到每一個音符、每一步足跡、每一次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近年來,我市在推進青少年閱讀中打破學科壁壘,超越閱讀只屬于語文學科的概念,從單一的語文學科閱讀拓展到數學、英語、音樂、科學、體育、健康等所有學科,為青少年構建起多維立體的認知坐標系。
打破藩籬,在閱讀中實現知識積累
用童趣視角講述《曹沖稱象》的故事,走進中國貨幣,解開古埃及丈量土地的秘密……在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們沉浸在繪本的數學天地中,中年級的學生們在閱讀《神奇的幾何王國》《智慧棋局與數對奧秘》等數學讀物后,創編屬于自己的數學童話劇本。在沉浸式閱讀和劇情演繹中,數學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計算,更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童話世界,孩子們對于數學的熱愛悄然滋長。
走進南通開發區小海街道,一場以“宇宙探索”為主題的讀書會拉開序幕,志愿者帶領孩子們閱讀《浩瀚宇宙》《造訪月球》《恒星世界》等科普書籍,用生動的語言引導青少年體會宇宙的深邃、無垠和璀璨,“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航天人展示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志愿者結合幻燈片為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日的由來,向孩子們介紹整流罩、推進器、助推器等運載火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要以中國航天人為榜樣,在學習中刻苦鉆研,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參加活動的葛云飛同學深受感染。
“云游”杭州良渚古城遺址,讓文物成為閱讀的立體文本。海門區新教育小學里,一場“行走的課堂”正在上演,一本“行走的歷史”徐徐打開。活動將“云端博物館”搬進課堂,通過“雙師雙場景”博物館教學,講述了良渚文明、唐朝生活等主題,將博物館變成“可攜帶的歷史書”,讓學生在解開文明密碼的同時,建立起“我是歷史傳承者”的思想自覺。
“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勤學須有恒,不可或作或輟”“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通州區圖書館內,讀者排起長隊閱讀先賢語錄,體驗雕版拓印。近日,通州區圖書館摘錄先賢張謇的名言警句,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傳播愛國情懷。當讀者用拓印的力度將文字刻印進心靈,先賢張謇的諄諄教誨如春風般凝聚起愛國愛鄉、強毅力行的精神力量。
閱讀紅色詩歌、繪制“英雄檔案”、制作紅色詩集,近日,如東縣利群小學開展“誦經典 繪詩集 緬英烈”紅色主題讀書活動,孩子們通過詩詞采編、詩集創作、朗誦等形式,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烈火中的英雄邱少云”等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生動再現,在閱讀中感悟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在誦讀與創作中薪火相傳。
融于實踐,從泥土里遇見詩與遠方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這農諺里的節氣,和《齊民要術》里說的可是一回事兒,原來古人早把種地的智慧寫進書里了!”在如皋市磨頭鎮,孩子們開展經典朗誦活動,千年農耕智慧與經典文化在誦讀中交織。志愿者講解農諺“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用“詩文+農事”的跨界融合為青少年勾勒出完整的谷雨知識圖譜。
走進如皋市搬經鎮現代農業館,志愿者以李漁“因地制宜”的農學思想為引,帶領學生們探尋家鄉“一粒米、一株苗”背后的科技密碼。踏入綠意翻涌的吉吉苗木場,學生們在李漁“一花一石俱有生命”的感悟中,學習扦插育苗、創意盆栽。“這就是《閑情偶寄》里的‘活色生香’!”親手包裝好一份綠植的學生林小夏欣喜地說。
在崇川區永興花苑社區的“端午送安康 我的中國結”主題閱讀活動中,《端午風物志》繪本閱讀拉開活動序幕。崇川區全民閱讀推廣人梁玉潔通過“五彩絲纏角粽”“百索系臂”等古籍記載,向孩子們傳播端午節的千年文化。孩子們一邊學習清代《燕京歲時記》復刻本的“典籍考證—技藝復原”,一邊復刻學習“長命縷”傳統編法。
“我們小時候戴的香囊結,和《離騷》里‘紉秋蘭以為佩’說的是一回事?!痹凇白鎸O非遺課堂”環節中,七旬老人張美云帶著孫子用艾草染色的絲線編織“五毒結”。制作臺前繩線翻飛,制作臺上《中國節日紋樣》《絲路手工藝》等書籍則成為隨時查閱的“活態百科全書”。在《離騷》名句誦讀中,傳統技藝與經典誦讀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彩對話。
“藍印花布最早出現在唐宋時期,祖輩們用蓼藍草染制衣裳……”近日,“梁老師”友鄰服務社以“童趣非遺”系列公益活動為媒,將《中國傳統印染技藝》經典閱讀與藍印花布手工巧妙結合,開展“閱讀+”文化體驗活動,46名青少年執針引線,在專家老師的指導下縫制出獨特的藍印花布葫蘆。當藍印花布與經典閱讀相遇,非遺技藝便有了躍動的生命力,書香也織就了一串屬于“南通伢兒”的城市文化記憶。
身著傳統漢服漫步朱雀大街,與真人NPC互動解鎖文化任務,在胡玉樓對弈飛花令中感受詩詞典籍的獨特魅力。啟東市依托啟唐城25萬平方米唐風實景空間,構建沉浸式文化體驗場景,打造青少年傳統文化實踐課堂,以“長安十二時辰”實景劇本游為載體,創新“文旅+閱讀”融合模式,將歷史典籍場景化、傳統文化具象化,讓青少年在實景體驗中觸摸歷史肌理,在互動實踐中感受文字魅力,促進青少年文化認知與閱讀體驗的深度融合。
打造品牌,構建全域書香生態
跨“閱”學科,與書同行。近年來,我市精心策劃并依托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跨‘閱’”讀書品牌,持續探索并深化青少年全學科閱讀的創新路徑,為建設“書香校園”“書香南通”注入蓬勃活力。
在《森林報》中解碼森林“密語”,走進《愛麗絲漫游奇境》邂逅奇幻世界的陸離與荒誕,用《童年》探尋逆境中成長的力量……海安市“悅讀·悅美”小學生必讀書目領讀項目每期選擇一本必讀書目,通過領讀、伴讀、共讀的形式,讓經典書籍“活”起來?;顒友埫麕煄ьI學生圍繞小學六年全套閱讀書目開展系統性閱讀推介活動,為青少年兒童搭建沉浸式閱讀成長平臺,助力孩子們在書香滋養下夯實知識根基、拓寬認知視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經典好書點亮成長之路。
為推進各學段全科閱讀行動,培塑學生全科閱讀素養,2023年6月起,海門在全區中小學開展“書韻東洲”全科閱讀行動,今年已是連續開展的第3年。各中小學將閱讀范圍從語文、外語拓展到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類作品,引導學生繪制書目地圖,讓學生在跨學科融合中感受閱讀的魅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和文化自信。
作為“書韻東洲”全科閱讀行動中的子活動之一,第三屆“尋找最會讀書的孩子”于近期落下帷幕,活動鼓勵孩子拓展閱讀邊界,對推薦書目不作學科限制。海門實驗學校附屬小學三(3)班的周鴻奕從小就對海門與江海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在閱讀大量書籍后,他將張謇爺爺、江海博物館的紡紗機、“江海神韻”浮雕柱等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作為指導老師,班主任張汝琳表示:“讀語文,讀文化,讀生命,三者應該是聯系在一起的。要把當地的文化讀好,比如張謇的愛國情懷,將這種精神根植于孩子心底,才能將孩子們培養成有家國情懷、不忘本的人?!?/p>
“書香伴數學,童眼探世界”“悅讀 閱美”“一場神奇的‘音閱魔法’”……為展現第30屆讀書節成果,通師二附將各年級分為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信息科技共16組,開展跨學科閱讀活動。學校教務處主任顧祝群介紹,近年來,通師二附書香校園建設以情境教育理念為指南,優化閱讀情境,開設全學科閱讀課程,在全校營造了全學科閱讀的濃厚氛圍?!伴喿x,不只是讀語文,也不止于紙質書,只要孩子愿意用眼睛捕捉世界的美好,其實都在閱讀這個世界。讓‘閱讀’變成‘悅讀’,是我們引導孩子全學科閱讀的最終目標。”顧祝群說道。
見習記者 邢知潔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