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鮮聞播報 即時發布 視頻直播 圖說南通 理論圓桌 江海評論 財富天地 熱點專題 通知公告
      首頁 > 社會 > 正文

      當“一分鐘確診”成為流量密碼——警惕網絡心理診斷背后的認知陷阱

      2025

      05-09

      09:34

      來源

      南通網

      舉報

      分享

      “視頻里說符合這5條的就是自戀型人格,嚇得我趕緊做了測試。”近日,市民李先生頗為困擾,一份網絡心理診斷測試結果顯示,他是“自戀型人格”。他向記者展示的一段播放量超10萬的短視頻中,視頻制作者用看似專業的詞句講解“人格診斷”,最后還提供了所謂“專業”的測試問卷鏈接。

      刷幾條短視頻,做幾道題目,就能“確診”自己心理是否健康?記者調查發現,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等專業術語為標簽的短視頻在各大平臺頗有流量,但很多內容卻存在過度簡化診斷標準、誘導消費等問題。

      刷視頻就能“確診”?

      當心掉進“對號入座”的坑

      在短視頻平臺搜索“ADHD自測”,會看到許多類似視頻——博主豎起手指:“注意力不集中超過5條的請對號入座”;而輸入“NPD特征”,滿屏都是“遇到這10種表現的人快遠離”的夸張標題。這些視頻往往都配有抓眼的標題和背景音樂,許多網友在評論區表示,越看越覺得自己“有病”——因為“經常忘帶鑰匙”,懷疑自己得了健忘癥,因為孩子學習不夠專注直接網購“心理特效藥”。

      記者發現,這類測試通常采用選擇題形式,將DSM-5等專業診斷量表拆解為“是否愛發脾氣”“是否追求完美”等生活化問題,用戶勾選后即可生成“診斷報告”。

      今年21歲的陳小姐酷愛照鏡子,通過網絡自測“確診”自己是“NPD”。這一診斷結果,讓陳小姐和家人焦慮不已,在母親陪同下,她來到南通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就診。經過醫生仔細詢問后發現,陳小姐照鏡子只是出于關注自己的容貌,她的工作和人際關系等并未受這一行為影響,相應的心理檢測也未發現異常。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自戀的情結。”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普通精神科、精神大科主任醫師嚴琦表示,“只要不影響到他人,不影響自己的社會功能,那么這種所謂的自戀并不是心理疾病。”專家表示,據相關臨床統計,因網絡自診前來就醫的患者中,有近6成自我診斷與專業評估結果不符,其中過度焦慮導致的誤診占比超過40%。

      誰在制造“心理病”焦慮?

      流量和算法在作怪

      記者查詢發現,2025年3月14日至4月14日,某短視頻平臺關于“ADHD”的日均關鍵詞搜索指數達13.8萬次,其中4月12日達最高峰95萬多次,綜合指數環比增長290.63%,其中爆款視頻點贊量均達幾十萬次。

      “每個短視頻都存在若干標簽,在算法層面,人們在觀看短視頻的時候,后臺就會對近期的標簽進行特征提取并記錄。”南通大學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學院教授顧翔說,“當算法判定用戶對符合這類特征的內容感興趣時,就會持續打包推送類似標簽的內容。”某大學傳播學實驗室的模擬實驗也表明,受試者在連續觀看20個心理診斷視頻后,自我懷疑存在心理問題的概率提升37%。在一個點贊超6萬的“NPD”相關視頻評論區,贊同的評論占了大多數。

      在流量與利益驅動下,灰色產業鏈也悄然滋生。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搜索“人格障礙測試”,首頁就推出一份號稱“國際標準人格類型篩查測試”。點擊進入后,頁面頂部標注:“僅需幾分鐘即可獲取專業分析報告。”在做完測試題后,記者根據鏈接中的二維碼來到了其公眾號。原視頻中推出的“專業報告”實為付費解鎖模式,基礎報告需19.9元,完整版再加10元。更隱秘的是“診療環節”:測試頁面嵌入專家咨詢鏈接,單次咨詢收費高達400元/50分鐘。該公眾號還擁有“抑郁測試”“MBTI(一種人格類型評估工具)測試”等“服務”,充值“vip”還可解鎖所有付費題型以及AI療愈功能等。

      此外,記者還發現,一些與心理診斷、人格障礙有關視頻的商品頁中,部分所謂“認知增強保健品”并沒有正規批文,付費課程價格高昂;而“你可能正在患病而不自知”之類的話術,也將更多人推向必須購買課程、藥物才能“自救”的閉環。在這些診斷視頻的評論區,“確診ADHD后該吃什么藥”的提問常會引來“神秘”私信,推薦所謂“海外代購專注力神藥”。在一些直播間,主播還使用“吃片片”(吃藥片)、“郁郁”(抑郁)等詞規避平臺監測。

      如何避開“認知陷阱”?

      科學構建健康心理防線

      “認知障礙自測”相關話題的火爆,反映出公眾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對心理服務的需求正日益增長。

      “這些短視頻只是一種篩選,不是確診的標準。”嚴琦表示,心理學診斷是需要嚴格評估的醫學行為,以NPD為例,診斷標準要求至少存在9項特征中的5項,且需持續觀察6個月以上。但網絡短視頻將復雜的診斷體系壓縮成快捷指南,用“經常打斷說話”“喜歡自拍”等日常行為作為診斷依據。這樣的診斷顯然是不準確且不科學的。

      采訪中,一些曾看過類似視頻的市民表示,平臺應當負起責任,對發布者進行專業資質認證,嚴控偽科學傳播;在用戶連續觀看同類心理診斷視頻時,通過算法對用戶進行提醒等等。

      那該如何避開這些“認知陷阱”呢?嚴琦說,首先要學會交叉驗證,遇到心理測試、人格障礙篩查等視頻時,應優先核實發布者資質,避免憑單一視頻或幾個行為特征就進行自我診斷,拒絕“標簽化思維”,避免將親友的日常行為病理化。他表示,在生活中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是正常的,及時紓解就可以了。若持續產生自我懷疑,或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則應前往正規醫院精神科就診,而非依賴網絡測評或付費咨詢。

      如果不想去醫院,市民也有更方便的咨詢方式。各地現有的心理援助熱線都與“12356”連接。記者據此撥通我市12356心理援助熱線,工作人員介紹,想咨詢心理健康知識或有心理困擾、情緒問題可以撥打“12356”,將有專業咨詢員提供公益服務。

      見習記者 陳凱文


      [編輯: 俞鑫城 ]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中文无码制服丝袜人妻av| 50岁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国偷自产短视频中文版|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暖暖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久久国产高清字幕中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www中文|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视频| 无码区日韩特区永久免费系列 | 野花在线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一夲道DVD高清无码|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软件|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