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晨霧尚未散盡,海門區悅來鎮三其村的元麥田已泛起綠浪。10畝標準化種植區內,20厘米高的元麥苗郁郁蔥蔥,“這批元麥去年10月底種植的,今年4月底就能收割青麥子做冷蒸了。”三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洪霞介紹。
三其村的元麥特色產業始于2023年。當5畝試驗田的元麥迎來豐收,村干部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全體化身“美食工匠”,將傳統時令冷蒸推向市場。從摘麥穗、脫粒、揚麥、炒麥粒、脫殼,到手工揉搓出碧玉般的“麥蠶”,村干部們都親力親為。
“去年‘五一’假期前后每天銷售兩三百斤,一星期就通過線上朋友圈和線下市場銷售一空,凈利潤突破萬元。”王洪霞說,有了成功經驗,去年開始便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生產規模,成立海門區三霞食品有限公司,并在年前利用村集體資金建設了高規格的加工室,注冊了商標,還申請了衛生許可證,“這次我們還采用了間隔一個星期的分批播種方法,將‘冷蒸’上市周期拉長,進一步增加經濟效益。”
三其村位于海門區悅來鎮東部,全村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2.8公里,耕地面積2800畝,總人口2132人,下設23個村民小組,黨員90人。
漫步于三其村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人居環境示范片區,一幅幅清新宜人的畫卷緩緩展開。昔日雜亂無章的空中飛線,如今已用黑色絕緣體材料包裹。而彩繪文化墻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更成為了傳播正能量、弘揚鄉土文化的生動載體。
長期以來,三其村以人居環境“無瑕疵”示范片區建設為抓手,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長效化,不斷刷新村莊的整體顏值與氣質。“三其村還創新打造了新陣地‘夜話長廊’。”王洪霞介紹,在這里,村民們圍繞“治理公共空間”等主題積極建言獻策,在村規民約的作用下,三其村成功收回了2000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間,為村集體帶來了8000元的經濟增收,盤活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空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駐足于三其村北部的習南河畔,只見河面波光粼粼,清爽干凈。河道兩側,木樁護坡錯落有致,增添了幾分古樸韻味。
人居環境長效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此前的10多年時間內,三其村曾深受溝河問題所困:鄰里間因溝河產生的矛盾層出不窮,水生環境惡化,治理費用高昂,村民們對此苦不堪言。2019年底,王洪霞痛定思痛,帶領村干部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創新實施“一河一策”“以水養魚、以漁養河”治理新思路,將河溝盡數發包,由承包老百姓自行打理,這大大提升了村民自發整治水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意識。全村300多條泯溝發包后,不僅每年為村集體節約10萬元左右的保潔費,還增加了數萬元的承包款收入。“自從承包了這條河,我每年都能通過養殖河蝦、河蟹、河魚,增加數萬元的收入,這日子是越過越有奔頭了!”承包習南河的村民陳衛國說。
展望未來,王洪霞表示:“我們將繼續探索和創新和美鄉村建設的新思路、新路徑,推動三其村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真正讓農民群眾享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實惠和福祉。”本報記者 陸薇
南通日報社 2009-2021 版權所有
蘇ICP備08106468-3號蘇新網備2010048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
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13-68218870 郵箱:ntrb@163.com
發行熱線:85118867 廣告熱線:85118892 爆料熱線:85110110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