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 11:21:12 來源: 南通網
江蘇省315家A級景區免費開放、電商春節“不打烊”、不回家的90后護理員與90+的老人一起過個團圓年……這個春節雖然特殊,卻足夠有溫度。政府給政策、社會出力量、百姓來配合……“就地過年”必定不將就,而是很講究。
“就地過年”是過年,更是團結一心過大關。近日,由央視新聞主持的微博話題#聽說我過年不回家爸媽寄來的年貨#登上微博熱搜榜,超1.7億的閱讀量顯示出人們對“就地過年”的關注與參與。年,于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世代傳承的傳統節日,更是代表“家”的方向、“根”的向往。無論是往年“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還是如今同抗疫情“就地過年”,求的都是一個團圓、奔的都是一個圓滿,講述的都是中國人骨子里共期家國興旺的樸素情懷。
“就地過年”是選擇,寫滿眾志成城的儀式感。北方的餃子南方的糕、門口的福字桌上的糖、家人的新衣孩子的壓歲錢……這些都是年的傳統儀式,而今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就地過年”成為新選擇,人們在B站里看到山東餑餑、江蘇圓子的圓滿;在視頻對話里看見親朋的笑顏、在抖音新年小游戲里融入進同賀新春的喜悅……他鄉亦故鄉,中國的年是團圓的年。年味,不僅在年俗里,更在共享與同慶里。
“就地過年”是守護,更是聚沙成塔共迎“春天”。只要心在一起,哪里都是團圓年。一邊是疫情防控迫在眉睫,一邊是闔家團圓親人期盼,國與家的抉擇之間,大多數的中國人將歸途變為堅守,奏響起“留下”賀春曲。冷清了許多的春運線,由依然明亮的萬家燈火來彌補;新春里缺位的親朋相聚,會由誠如江蘇六部門聯合保障“就地過年”的暖心服務來補齊。鼠年年初的“居家”抗疫,迎來牛年新春的“就地過年”防疫,看見的是減少流動、品得的是共克時艱、贏得的是心心相印、走向的是春暖花開的幸福明天。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祖祖輩輩傳承來的傳統年,經歷的都是年俗,留住的都是記憶,傳遞的全是情與義。“就地過年”是特殊年份里的真情倡議,是政府治理智慧的彰顯;是關鍵歲月里的擔當,是普通人“了不起”的奉獻。來自政府的暖心政策、出自企業的“留崗紅包”、 源自爸媽寄來的“年貨”,讓“就地過年”不將就,而是很講究:這個年儀式感十足、家鄉味兒不減、他鄉歸屬感情更濃。(文/佟小雯 圖/陳漢彬)
[責任編輯: 季肖寒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