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10:50:32 來源: 南通網
“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托舉希望”。在教師隊伍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教學一線,不求回報、不圖名聲、不爭待遇,始終無怨無悔地付出,甘于默默奉獻。他們有同一個名字,鄉村教師。
他們是普通人,卻用一腔澎湃熱情,承載了無數夢想。鄉村教師這個稱呼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便出現。為了解決農村教育問題,他們選擇扎根農村,承擔一線教學任務。2006年,國家開始實施“特崗計劃”。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2020年,國家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家每年都在加大投入,鄉村教師隊伍源源不斷融入新鮮血液。雖然農村條件艱苦,但一批又一批教師無怨無悔,用五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扎根在農村,幫助農村孩子完成學業、找尋夢想。鄉村教師是一群普通人,但他們用熱愛與堅守承擔起推動鄉村振興的責任。
他們是奉獻者,以三尺講臺為舞臺,培養了優秀學子。鄉村教師不是特殊群體,他們也和廣大教師一樣,扮演著傳授知識、解答疑難、示范引領的角色。在這三尺講臺上,盡管設施簡陋、教材簡單,但都不能阻擋他們對教育的熱愛與執著。湖北鄖縣鄒桂芬老師堅持30多年背孩子過河上學;湖南鳳凰縣吳金成老師磨豆腐賣購買學具,被稱為“豆腐老師”;新疆塔什庫爾干縣阿力甫夏老師騎著駱駝上百次翻山穿河,7年共挽救了40多名失學兒童……無數的鄉村教師甘當奉獻者,幫助每一名農村兒童完成學業,他們是基層最美的一道風景。
他們是奮斗者,身處教育扶貧一線,奏響了脫貧號角。俗話說:“窮什么都不能窮教育。”扶貧先扶智,教育是脫貧的內生動力。1988年,江蘇海安與云南寧蒗結對,開啟教育幫扶的“寧海模式”。32年間,281名海安教師先后踏上云南支教之路,累計培養2萬多名畢業生,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這是一個教育扶貧的鮮活案例,而在中國大地上,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顯示:截止2017年底,中國有3419萬農村學生。越來越多的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他們成為教育戰線最前線的奮斗者,不遺忘任何學生,保障每一名學生受教育的權利,為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貢獻一份力量。
因為熱愛,所以堅守。鄉村教師是筑夢人,他們用心血為農村學生筑造起一個學習知識的課堂,讓每一名學生能夠更公平地享受到現代化教育;他們用智慧為農村學生搭建起一座連接世界的橋梁,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廣闊的舞臺上自由馳騁。向每一名鄉村教師致敬!(周杰)
[責任編輯: 高鋒 ]
南通日報社 2009-2016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ntrb@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